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延续结构性宽松,市场利率保持低位,同时国家出台多项举措,包括进一步放宽债券发行条件、精简发行流程、推出债券置换试点、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等,有效缓解了城投企业债务滚动压力,降低再融资风险。
在疫情影响下,货币政策发力比较明显,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维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宽松政策的预期,刺激了投资者的债券配置需求。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分析师卞欢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城投企业也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利好其外部融资,提升债务偿付能力。
另外,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使产业债的违约风险有所上升,长城国瑞证券投资经理赵一俐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投资者对城投债的偏好也有增无减,城投企业偿债风险整体可控。“但仍应保持理性,由于城投企业的特性,其债务偿付风险受到财政收支、债务置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资质的城投企业风险差异很大;城投企业的不同债务风险差异也很大,如非标类融资,仍需要谨慎控制风险。”
其中,本月大连瓦房店沿海项目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债券票面利率调整》公告打破了此前“借新还旧”的做法,使得债券置换成为国内债市投资者当前颇为关心的话题。
2019年底央行、发改委等多部委印发《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交易商协会印发《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及风险处置指南》,已明确提出丰富市场化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处置机制,发行人与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双方可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置换进行债务重组。今年3月央行和证监会再次提出“近期针对发债企业进一步推出债券置换试点”。
在此背景下,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心荷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瓦房店沿海项目开发有限公司“20瓦房02”债券完成置换,帮助发行主体在流动性不足的条件下缓解其到期偿还压力,优化债务结构,且通过债券置换可帮助融资主体进行了必要的债务重组,避免信用事件对企业再融资的不利冲击。
债券置换作为债务风险管理的方式之一,是境外较为成熟的债务管理工具,其强调公平、透明、自主协商的原则,能够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缓释债券兑付风险。赵一俐称,近两年城投债出现了一些技术性违约的案例,不过都在违约事件发生后通过债券展期或地方层面协调得以解决,2019年底央行、发改委等多部门发文,明确了要丰富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投资人在选择是否进行债务置换时,赵一俐认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债务主体基本面。债务置换主要功能是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属于以时间换空间、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偿债能力问题。因此在选择是否进行债务置换时,投资人仍需分析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改善情况,对于城投企业,如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实力、债务负担、平台的业务类型、政府支持力度等都是重要考虑因素。
二是置换债券的条款。置换债券的置换比例、置换金额、新债券的票面利率、期限、偿还方式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新债的安全性以及其投资价值,债券持有人议事规则、投资者保护条款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资深研究员吴志武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后续投资人还需关注,是否会出现大规模债券置换现象的发生。“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发行人其实处于有利的地位,投资者相对弱势,尤其政府投融资平台发行人更是如此,因而,债券置换是否引发大范围推广以及引发发行人道德风险是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考虑到今年城投债到期将会增多,城投公司如果大规模债券置换,对投资人信仰可能将会构成一定的冲击。另外,还需关注发行人经营状况是否改善,从而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以及债券置换后发行人内外部现金流能否出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