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金 融 >> 投资 >> 浏览文章

城投债的市场化转型如何多措并举

2020-05-07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记者 许亚岚   加入收藏

    近年来,监管层一直在有序破除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上的刚性兑付,债券市场上的刚兑也在逐渐被打破。其中,打破城投债的刚性兑付是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经路径。

    警惕城投企业与政府硬脱钩风险
 
    
2018年以来,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国资经营公司短期融资券、呼经开集团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均出现延期兑付事件。

    债券融资在城投企业债务中风险相对显性化,且由于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城投企业对于债券形式的债务处置相对更加谨慎。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心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相较于城投企业非标债务,在当前宽货币、宽信用的融资环境下,城投债券爆发集中违约的可能性较低,“但未来伴随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城投主体信用分化持续加剧,信用资质较弱的城投主体债务风险仍将持续暴露”。

    华创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目前城投债的公开债券依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违约,但城投债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正在剥离其与政府紧密联系的关系,会逐步产生一些破刚兑的情况,所以信用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肯定是需要关注的。

    “严格从‘违约’的定义来讲,城投债的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长城国瑞证券投资经理赵一俐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目前城投企业的非标融资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未来城投债打破刚性兑付,则需要在防范金融市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原则下,理清地方政府信誉与城投债兑付之间的关系。

    国泰君安固收研究团队负责人覃汉也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边缘地区的城投债已经存在技术性违约的情况,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人为的技术上的失误,但故意违约或恶意违约的情况暂时没有看到,所以整个城投刚兑的信仰目前还是存在的。而未来两年之内出现大的违约风险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整个政策的方向可能会变,长期来看也肯定是要破刚兑的。

    未来城投债面临的最大风险大概率是企业与政府硬脱钩的风险,中债资信城投行业资深分析师关书宾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具体来看可能表现为核心资产被划出、经营性业务缺乏竞争力,以及脱钩后存量债务化解压力攀升的风险。“因此,应当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改革规划以及城投企业转型的具体进程等。”

    另外,刘心荷认为,在城投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还需关注三个风险点。第一,受此次疫情影响,区域经济财政实力分化或加剧城投企业的信用实力分化。此次疫情在国内呈现以湖北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特征,这些地区经济财政受影响程度也大于其他地区,区域经济财政实力下滑,或导致城投企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第二,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短期内仍将延续,城投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或仍继续承压,到期债务偿付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需关注城投企业非标债务风险的持续暴露,及非标债务违约引发的潜在交叉违约情况。此外,伴随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仍有存量中资美元债的城投企业需防范汇兑风险。

    第三,部分城投企业区域性互联互保情况较为严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背景下,需防范城投企业或有负债风险,及由此引发的区域性风险共振。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资深研究员吴志武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过去由于为地方建设承担了较多的任务,城投公司债务包袱仍然较重;同时,由于城投公司为政府出资成立,城投转型仍然难以完全自主,包括人事任命和经营决策等方面,不能完全自主,从而无法建立起真正市场化运营机制。

    抓住城投企业发展中的先天优势和新机遇

    市场化转型必将从形式上逐步减弱城投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出资人身份,赵一俐认为,城投企业在发展上面临更多机遇,比如在开拓新基建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一方面,城投公司转型面临我国城镇化仍然推进的良好机遇,城镇化发展是城投公司发展的最大动力。”吴志武称,另一方面,目前城投公司转型由政府在推动,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推动城投公司资产重组,壮大城投公司实力,努力化解城投公司债务,这有利于城投公司的长期发展。“再者,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这一轮基建热潮为城投公司提供较多的机会。”

    城投企业承担的主要职能从基建项目等的快速扩张转为针对社会公众服务为主线的规划上来,尤其针对这次疫情期间,体现出来的一些待发展空间补足补强,赵一俐告诉记者,这个过程实际在日本新加坡的发展轨迹上是可以找到前车之鉴的,也为城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未来城投企业的市场化转型还需多措并举。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分析师卞欢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从城投企业看,短期内应充分利用当前融资窗口,积极改善自身资本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同时在当前内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加大背景下,加强形势研判,充分考虑现阶段不确定性冲击,树立底线思维,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充分运用各类风险对冲工具,应对金融市场的潜在波动。

    从地方政府看,需加强区域财政金融资源统筹管理,加大对重点项目及重要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对于区域城投企业融资情况排查,对于融资缺口、债务成本、期限结构、到期分布及潜在互联互保情况做到可知可控。

    从国家层面看,可加大债券市场配套政策完善,探索融资工具及风险缓释工具创新,提高对企业融资支持举措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以应对疫情冲击,同时加快地方国企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释放改革红利。

    具体来看,刘心荷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国家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城投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改革红利,加快建立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的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强。

    第二,今年作为扶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将为城投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机遇,城投企业可凭借其长久以来的城市建设经验,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将为城投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契机。

    第三,近年来补短板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基建领域投资持续加码,积极财政政策下专项债将进一步向基建领域倾斜,近期国家提出“新基建”领域并明确“新基建”领域范围,或成为下阶段新经济增长点,城投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加快转型升级。

    刘心荷认为,在融资方面,城投企业可充分利用现阶段融资窗口,改善自身资本结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负担,为企业转型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业务经营方面,城投企业在国家稳增长、稳基建、稳投资的政策导向下,可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大对扶贫攻坚、老旧小区改造、“新基建”等热点领域布局,提升业务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在公司治理方面,城投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水平,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形成与市场化经营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此外,城投企业的成功转型有赖于地方政府从资产整合重组、债务风险化解、政策设计等不同方面给予配合与支持,同时厘清政府与企业边界,减少城投企业转型中的行政干预,推进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
在周冠南看来,市场化转型不能太过着急,还是要把现在存量的风险化解掉,再去提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这次疫情期间的的实例体现出中国应对重大事项和机遇的制度优势,城投债经历多年发展之后,通过摸索和总结必将迎来蜕变新生。”赵一俐如是说。
0
上一篇: 资产配置格局再度重塑
下一篇:“抄底”慎入 原油QDII基金高溢价藏隐忧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