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彭博社指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谈判已经破裂,正准备奔赴美国上市。但是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谈判尚未彻底终结,有香港媒体指出,港交所今日还会就阿里申请在港上市再进行商议。
而对于关键时间节点传出“弃港投美”之说,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难逃博弈之嫌,业内表示,此时突然传出消息,似乎是阿里管理层故意放风向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施压,试图在谈判前取得舆论高地。
而阿里和港交所双方对于弃港转美一事均表示不予置评。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同日发日志非官方评论
9月24日,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在与港交所围绕IPO计划的谈判破裂后,阿里巴巴集团现打算赴美国上市。阿里目前已经聘请了一家美国律所筹备上市事宜,并且可能即将聘请投行。据分析师估算,阿里的估值最高可达千亿美元,有望成为自Facebook后科技行业的最大IPO。
而早前香港媒体曾报道称,阿里巴巴与港交所将于今日举行会议,对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提出的合伙人制度寻求初步原则性澄清共识。
无独有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9月24日发布日志,就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等问题做出非正式回应,似对外界压力公开表态。
李小加指出,“多层股份架构有什么问题?世界上大部分交易所都允许这样做,只有香港墨守成规、不肯接受。看看那些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最大的几家公司比如Google和Facebook,都是以特别投票权来维护创办人的地位。”
其同时指,“香港是法治之都,监管者需要为将来寻求类似待遇的其他上市申请人划定一条清晰的法规界线,并仔细阐述划定这一界线的原因。”
但最终李小加又以“程序先生”的口吻说:“如果要求超出了《上市规则》所许可的有限酌情范围,那就要经过适当的公众咨询之后才可以修订规则及政策,确保所作的改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香港的优良传统,必须坚持。”
对于李小加昨日发表的博客,业内人士解读称,李小加选择在此时发表博客,尽管在文中未提及阿里巴巴的名字,但字字句句都疑似解读阿里巴巴近日受热议的上市事件,说明阿里与港交所谈判仍在进行中。不过,港交所既是监管机构,又是上市既得利益方,因此目前也面临两难的困境。
不过,除了透过梦境暗示港交所在阿里巴巴上市计划中面对的各方压力外,李小加在日志中也再次强调港交所对公众利益的看重,并暗示高层不会对上市审核过程进行干涉。
阿里巴巴博弈高估值和控制权 年内难上市
目前阿里巴巴和港交所均陷入了两难的博弈之中。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马云等管理层和股东之间肯定已就IPO价格达成了共识,即千亿美元估值上市。但阿里巴巴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去中国香港可能有高估值,但管理层会失去控制权;去美国上市可以保证管理层的控制权,获得高估值的机会却不大。同时,对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监管、较为严格的财务审核流程,以及较为普遍的做空现象、市场窗口等因素,使得阿里巴巴并不敢轻易选择在美国上市。
而对于港交所而言,如果失去阿里巴巴的IPO,港交所将错失一个高达千亿美元估值的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近来港交所最大一笔IPO项目为2010年10月AIA集团创造的200亿美元市值。
而银行家们对于阿里巴巴的上市地点也是存在分歧。一些银行家认为,失去阿里巴巴的上市交易对香港作为未来上市地点是不利的。不过也有银行家们表示,无论阿里巴巴在香港或是纽约上市,这两点差别不大。瑞信分析师阿让冯维恩(Arjan van Veen)认为,虽然失去交易可能短时间对于港交所而言不利,但是却是一个正确决定,因为展示出香港交易所不愿意为任何人放松自己的标准,长期是利好因素。
知名的香港公司治理活动人士戴维韦布说法比较尖锐,其认为此前阿里巴巴在试图两头占便宜。“阿里巴巴不能期望挑选每一种管辖制度的最薄弱元素,然后把它们拼凑起来,形成它自己的上市制度”。
不过,无论谈判结果如何,阿里巴巴要在本年度上市也有难度。如果谈判终止,则不论是香港还是纽约,阿里巴巴都将无缘在今年实现IPO;而如果谈判尚存希望,留给阿里巴巴的时间也屈指可数——阿里巴巴必须在10月前提交A1表才有望年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