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
3月17日上午10时,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该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2016年1、2月的商务运行情况进行通报。
据海关初步统计,1—2月,全国进出口3.31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12.6%。按美元计,1—2月,全国进出口5101.3亿美元,下降17.4%。2月当月,全国进口1.43万亿元,下降15.7%。其中,出口0.82万亿元,下降20.6%;进口0.61万亿元,下降8%;顺差2095亿元,下降43.3%。按美元计,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2197亿美元,下降20.8%,外贸运行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出口跌幅较大,进口降幅有所收窄。二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下降,自金砖国家进口分化明显。三是加工贸易持续负增长,其他贸易比重有所提升。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好于整体,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跌。五是国有和外资企业增速回落,民营企业进口正增长。六是东部地区出口好于全国,中西部的确降幅扩大。
针对2016年前两个月进出口总值的较大幅度下降,沈丹阳在发布会上指出,这说明国际市场需求依然十分疲弱,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中国自己内部原因,这两个月的数据并不能反映全年外贸走势。
他也表明,国际和国内的很多因素让2016年的外贸形势比较严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普遍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至6年来最低;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跌至349点,是历史最低水平。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仍在低位徘徊。部分地区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
从国内情况看,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进口需求下降,特别是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还在加快,加工贸易出口已经连续12个月下降,超过国际金融危机时水平。这些都预示着外贸的困难不是短期的。
但是,沈丹阳强调新的增长动力依然在慢慢聚积。
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仍具有较强互补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外贸发展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动力转换在加快,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些企业专注主业,持续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加大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更重要的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商务部会同各有关方面,既千方百计稳增长,又坚定不移调结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或正在实施,或将要出台。因此,商务部预计3月份以后,我国外贸降幅将呈逐步收窄走势,外贸回稳向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