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来临之际,人们纷纷回归家乡与家人团聚,也有一部分人群是在岗位上过的节,比如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床负责环境卫生的清洁工等。这些人的辛勤付出,让更多的人安心享受和家人团圆的日子。
70多岁身体仍硬朗的老王便是清洁工的一员。在农村,过年期间鞭炮声不停,每天到天黑乃至天不亮,家家户户的鞭炮声便不断响起,十分热闹,但同时,鞭炮声后留下的一地废炮筒就需要及时处理。过去,农村路边垃圾随处可见,家家户户产生的垃圾大多倒入贯穿村落的小湖泊中,小时候能游泳的湖泊变成了垃圾处理厂,有的小河流已经被填埋不见踪影。
而近年来,家家户户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提高,需要处理的垃圾会倒到固定地点的大型垃圾桶里,运送这些垃圾是老王每天的工作,天不亮,老王就准备好工作装备开始处理自己负责区域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处理,一部分填埋,一部分运往某发电厂用来焚烧发电。负责农村区域的清洁工早上六七点开始工作,负责镇区的清洁工则是凌晨三点就开始工作,除中午休息时间外,下午五点下班前,都需要注意垃圾的堆放程度,只要堆满就需要及时清理,春节期间,垃圾桶旁堆积的大量垃圾更是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对于这些辛苦活儿,老王认为,“年纪虽然大了,但身体还行,不到养老的时候,在家闲不住,干不了重活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优化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步,环境变好的同时,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多年前,记者回乡的探亲路伴随着下雨后南方潮湿的空气,泥泞的土地,人们行走、骑车都很小心翼翼,在无法通过的水洼处,被人放了几块砖头供行人通过,踩在几块砖头上行走更是要专心致志,无暇观看沿途的家乡景色。
如今,道路在扩建,刚进乡便有一片停车场地,走在水泥地上,看着沿途干净的路面和变化巨大的家乡景色,陌生又熟悉,走过一些小路甚至都很难找到它记忆中原本的样子,家家户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建,大多数人家都把原来的老旧的房屋全部推倒重建,建成小别墅、小楼房。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记者探亲的小乡村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期待农村还会有更多喜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