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财 经 >> 浏览文章

【《经济》记者跑两会】武义青:破除信息藩篱,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

2019-03-03 来源:经济网 黄芳芳   加入收藏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
 
  “推进传统产业换发新活力,需要破除信息藩篱,充分运用‘区块链思维’,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面对如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这样告诉经济网、《经济》杂志记者。
 
  对此,武义青提出3点建议:
 
  一,要优化技改信息系统,以终为始,统筹规划。
 
  在新经济发展时期,实施新一轮的技术改造,首要的是政府需要引导社会各界(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单位、科技服务机构、绿色金融服务机构等)立足《中国制造2025》,统筹五大工程,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为核心,统筹规划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数据的深度集成。
 
  武义青建议,在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挂并优化技改信息系统,以企业统一证照代码为索引,建立一套开放的企业公共后台数据库。各类调研数据由监管部门申请设计模板,由企业及服务机构自行录入和更新,基础数据进入共享数据库,专业数据进入各专业数据库,五大工程以及技改项目库按“专业区块数据”集成管理。在一个服务平台上,实现一套数据,多套分析展示导航界面,多部门按需共享生成应用报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多头采集、重复录入。实际工作当中,各级政府、各业务处室的各类调查表的重复填写,反复填报,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也给各层级、各业务处室的数据核对、数据存储和分析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加设产业数据标签系统,标准引领,持续改进。
 
  在通常情况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计量判断依据,来源于各产业内全部企业各项发展信息的汇总集合分析。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的大背景下,建议从国家层面要重视产业的绩效数据标签管理,在统一的企业技改数据库下,按照劳动生产率、新产品新技术先进性、质量标准对比度、原材料和能源节约率、产品成本率、亩均贡献度、绿色发展指数等建立产业标准标签体系,各地区、各产业形成较具透明的指标,各级政府按照工业经济管理目的,实施不同的对标改造和促进政策。新时期,政府产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应用产业信息化管理工具,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产业前沿技术,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宏观指导,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聚焦新一轮技术改造,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转型升级,聚焦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数据标签为索引依据,统一细分产业技改通用语言,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深化应用管理系统,激发内生动力,协同发展。
 
  广义而言,技术改造不仅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和推广,新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新设备、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还包括与企业健康发展相关的新模式、新系统、新的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了以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为中心。其次,基于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企业自我升级的一条必由路径。再次,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决定着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重要基础,缺少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法完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应用,也无法快速完成高精尖技术的产业化。
 
  武义青建议,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总结,加强信息化深度集成管理案例编选,推动企业利用好新一轮技术改造政策,强化提升现代集成制造能力,打好数字化基础,切实构建起有效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扎实开展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深入挖掘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潜力,积极参与“产业链”、“区块链”的构建,激发企业内生原始创新动力,加大工业知识应用集成力度,走出一条中国式企业信息化管理深度协同的实践之路。
0
上一篇: 无协议脱欧的可能后果
下一篇: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