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邢台学院教授、民盟邢台市委会副主委 陈凤珍 摄影/寇佳丽
见到陈凤珍代表的时候,她正从河北省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下来。“实在抱歉,上午会议议程比较多,让你久等啦”,边说边把记者让进屋。作为邢台学院教授、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今年两会,她带来了不少议案和建议,其中一项颇引人关注,题为“关于进一步推广石家庄智慧停车管理模式的建议”。
好的建议有时也要缘分
“为什么会提这样一项建议呢?”经济网、《经济》杂志记者好奇地问道。
“提这个建议,源于去年河北省两会上的大家关注的新鲜事物——智慧泊车”,“对它进行推广,却是我自己的原创,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确是因为我,进行多方调研,认真撰写,这份沉甸甸的建议才会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凤珍坦诚地说。
2018年年初,她已经是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了。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代表提出了有关“智慧停车”的建议,陈凤珍听后,觉得智慧泊车能够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非常有价值,便对身旁一位记者说,“这个智慧泊车非常不错,这种模式应该推广,不仅在河北,而且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该让全国代表把智慧泊车带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去”。
“对方说,我不认识全国人大代表呢。我就说,没关系,我认识,咱们把智慧泊车介绍给他,托人家带到全国两会上。结果,在那次省人大会上,我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了。当时,旁人还开玩笑,说‘这下好了,你自己把智慧泊车带到两会上吧,也不用拜托别人了’。”
因此,2018年省两会后,陈凤珍就开始了智慧泊车的调研中。根据实地考察和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撰写,形成了缓解城市泊车压力,有效利用车稀缺资源,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推广智慧停车的建议。而经过又一年的考察,陈凤珍发现,现在智慧泊车已经推广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从当前中国城市的车辆管理和泊车现状看,陈凤珍代表认为,不仅一二线城市存在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不少三四线城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应该有所行动,解决百姓的难题。
车辆与停车位:僧多粥少
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的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即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从而促进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提高,停车位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好停车难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法规,也尝试了多种技术手段,如手持PDA、地磁和视频桩等,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如PDA完全依赖人工操作,无法杜绝“跑冒滴漏”;地磁易受到干扰,不能捕捉车辆本身信息,需要人工拍照取证;而视频桩,虽实现了自动取证,施工却较麻烦,单个造价成本高,且存在人为破坏和故意遮挡的问题。
“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就发现,目前,不少城市根本就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可是,中国有500多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解决不了停车的问题,还怎么有理由说自己是智慧城市呢。因此,作为智慧城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智慧停车应该得到高度重视。”陈凤珍如此强调。
因此,她建议,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形成总体解决方案,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探讨新型发展模式,彻底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而在这一方面,河北省会石家庄做出了积极地尝试。
石家庄模式
河北交管局最新数据显示,石家庄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56万辆,主城区超过130万辆,然而市区内道路泊位数量缺口巨大。
2016年12月,该市成立“石家庄智慧泊车城市管理平台”,采用高位视频技术和全套智慧停车方案,解决停车难问题。到今天,石家庄市路侧停车场由338个增长到544个,泊位由1.3万增长到2.3万个,覆盖石家庄主城区绝大多数路侧停车位。
陈凤珍指出,智慧停车体系的建立,不仅对规范停车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提升了泊位周转率,还帮助道路资源最大限度地让渡于动态交通。借助智慧停车,石家庄在全国的拥堵排名已经从2016年的第9名下降到2018年的第66名。
“一方面,推动资源共享,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停车位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搭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既方便大家出行前掌握目的地空余车位情况,合理选择出行方式,还能有效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缓解停车矛盾。”
她还告诉记者,听了她的介绍,其他代表也很感兴趣。“这就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高兴的时刻——为解决群众的问题而做一些实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