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无论是《诗经》中提到的物物交换,还是秦朝统一货币形状的方孔圆币,或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交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古钱币的发展史,记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风云的厚重故事和华美乐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字。
中国货币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行
为了贯彻十九大精神,传承中国历史,弘扬中国货币文化。3月23日,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太庙艺术馆,由中国金融论坛秘书处、《经济》杂志社、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文化协会、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货币文化研讨会。研讨会旨在解读我国钱币的发展历史,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钱币发展的独特魅力,研讨古钱币历史意义及其价值,传播我国古钱币的文化承载和时代风采。

会议现场

沙画表演
研讨会在沙画表演艺术家苏大宝的表演拉开序幕,通过不断变换的场景,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货币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跃然于上。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志宏,新华社电视台主持人李丹主持下,相关政府领导、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中国货币历史意义与收藏价值,展示古钱币演变轨迹,进一步增强中华传统文化自信。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在致辞中表示,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一个国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与发展紧密相关。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同时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我们应当用中国货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各个维度的精华瑰宝。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的致辞带领大家回顾了五千年来中国货币的发展。他表示,近年来我国迎来文化复苏的大环境,金融货币市场出现一批火热的状态,特别是对古钱币的收藏。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抹绚丽的风景线,古钱币蕴藏时间和历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货币恒久远,一币永流传。”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提到,从历史发展看,货币诞生后,一个国家的兴衰、王朝的兴替,都取决于它对于货币这个财富的集中代表的运用、把握、管理。货币的出现增加了生产规模、产品种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货币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为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后,在讨论环节上,各演讲嘉宾分别作出主题演讲。
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钟葱
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钟葱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金一文化的发展历程,对现在世界文创产业的认知,以及金一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做的努力。在研讨会上,世界瑰宝艺术协会向金一文化出品的黄金瑰宝系列产品授予“世界艺术瑰宝”称号。
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对货币文化展开详细阐述并对货币与钱币概念进行了区分。他表示,货币事关经济领域,钱币是文化领域的专有名词。“钱币是货币和货币文化的延伸物的组成,简单地讲就是货币加货币文化的延伸物。” 除了流通的普通纪念币之外,戴志强提到,贵金属纪念币、纪念章、纪念券同属货币文化,这些不是货币,而是财富的象征。
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陆昕从黄金铸币与宫廷文化的联系进行相关介绍。通过海昏侯墓的发现为例,一些古墓出土各种工艺迥异的古钱币,证明了货币的二重属性,一是流通功能,二是货币兼具祈福、辟邪的职能。陆昕表示,这些都在侧面反映了钱币在民间习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提到,我们不仅要看重古货币历史和文化传承,还要着眼于货币前沿创新的追踪。她建议,我们要及时跟进世界货币发展的研究,探讨当下面临的挑战,推动货币发展与创新,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对话环节嘉宾们进行观点分享
研讨会还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副总裁崔明峰、巴哈马信托银行中国及亚洲市场总裁邹小燕和中国数字资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丁文燕围绕“供给侧改革下银行零售发展新思路、大零售时代,新一代高净值人群的多元化需求、私人银行业务及财富管理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观点交流和碰撞。嘉宾们表示,在经济大潮波动中,另类资产和另类投资在合规范围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杂志社副社长赵琬姝参观展品并参加此次研讨会。
会议期间,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雁冰向联合国秘书处、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一套集结了1000枚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的复刻艺术品《黄金瑰宝》作为永久收藏。至此,联合国秘书处、中国国家博物馆再添瑰宝。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敏,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