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财 经 >> 浏览文章

下半年,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

2019-07-08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寇佳丽   加入收藏

    从2017年1月20日到2019年7月1日,我们见证了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的29个月。如果说曾经我们还怀疑特朗普不加约束的言行和举动,只是为了迎合部分美国选民,那今天这种疑虑已经可以消散。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以及他领导的美国政府似乎可以抛弃一个又一个国际惯例,一切以“美国优先”为目的进行决策。以此为背景,美国经济增速分别在2017年、2018年达到了2.22%、2.90%;而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3.2%。
 
    在全球化已经如此深刻的当下,原则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出较好走势,都是令人欣喜的,因为这种动力会通过一个经济体传导向其他经济体;如果该动力足够强大,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然而,美国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美国的“好”是通过打击其他国家换来的。
 
    英国和欧盟要一起收拾脱欧的烂摊子;日本也要透过经济结构改革直面少子老龄化问题;西方制裁已经不是俄罗斯的主要关注点了,显然投资与油价上涨更重要;中国要更加坚定地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而在这一切之外,不同国家的人们首先要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来应付美国肆无忌惮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摩擦正在改变美国社会
 
    “贸易摩擦或者说贸易战,完全是自杀式行为。美国政府不是不知道,但为什么特朗普还是有底气这样做,这值得我们思考。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2%,扩张得很不错。如果这种势头可以延长到今年8月,就会成就美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不过,这不等于说美国经济是健康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特朗普政府当前的政策主要向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是对外的贸易保护,一个是对内的财政调整。以减税为例,美国政府实际上在用4.6%的财政赤字换取经济增长,同时以低利率的方式刺激股市大幅反弹。
 
    “为什么说贸易摩擦是自杀行为?搞贸易战,打击其他国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试图让产业链回归本国。今天,产业链的布局早就是全球化的了,任何一条产业链的回归都至少需要两三年。它需要工厂迁址,迁回去的工厂需要招工,寻找原材料,还要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物流;而有些领域,规模性的技术工人的培养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三五年的变动会对美国的经济与就业形成打击,但特朗普看的是中长期,这也说明他的疯狂不是没有原因。”陈凤英如此强调。
 
    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当前的做法很可能会出问题,但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做法,恰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出现的问题。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换来的收入补贴给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这部分农民对特朗普政府的反感就会减少一些;对墨西哥输美国的商品征收5%的关税,可以换来170亿美元的收入,消息一经公布,墨西哥立刻示弱,表示“边境问题我来负责”。对他国加征关税,是解决美国政府为了让产业链回归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手段。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他们希望欧洲或中国更多地进口自己的石油、天然气、页岩油或页岩气。这是一种战略性发展措施。
 
    陈凤英说:“今天,讨论美国经济,它肯定是好的,可以说比其他国家都好,股市表现好,通胀温和,美债收益率低,但是它的整个社会在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原本是三权分立国家,国会对总统权力形成限制。但现在,特朗普“推特治国”的风范令国会无从下手。今天,特朗普发一个推特,明天美国的商务部也许就去执行;国会如果不通过,特朗普就找个办法绕开这个机构。总统任性而为,整个社会的理性也会削减。
 
    贸易摩擦在影响美国的宏观决策机制。过去,美联储决策前几乎不会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但现在,美联储开始忽视内部问题且更重视外部问题了,但研究外部问题不是该机构的强项。等于说,美联储宏观决策的稳定性正在受影响。
 
    企业家与美国政府的关系正在改变。从前,企业家不需要与政府走得很近,投资换取利润,这是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核心关注。如今,一些企业为了换取投资便利和免税优惠,与美国政府走得太近。这种从“投资”到“投机”的心态变化,也会为美国社会带来影响。
 
    美国的民粹主义情绪在上升,一些极端行为开始出现,表现为对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民众不友好。社会氛围的上述改变,会将他人拒之门外,更会让自己被隔离。
 
    “种种改变,可能将美国经济推入一种结构性、制度性的危机中去。这种危机什么时候会到来,我们不太确定,可一旦来临,就不会只是经济损失几个增长百分点那么简单。”陈凤英对记者补充道。
 
    欧盟掉入脱欧陷阱
 
    “分手”原本应该一清二白,无奈英国与欧盟就是做不到这一点。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同年7月,特蕾莎·梅以首相身份入主唐宁街10号。上任后,尽管阻力重重,梅一直坚定推进脱欧进程。然而,2019年6月7日,特蕾莎·梅正式辞职;当天,她表示自己已经在脱欧问题上倾尽全力,将不带有任何恶意地离开。
 
    “特蕾莎·梅想要带领英国有协议地脱离欧盟,但最终没能成功,这更增加了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久拖不决对经济和政治都不是好事,因为不确定性会让投资者谨慎甚至避讳。另外,特蕾莎·梅下台后,接替英国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的多位候选人已经展开攻势,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但我们也知道,约翰逊是坚决的脱欧派,他认为没有协议也可以脱欧。如果英国硬脱欧,代价很可能更大。”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脱欧对英国发展的不利之处已经肉眼可见。今年4月初,高盛预估,相比英国2016年年中公投脱欧之前的增长路径,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损失了约2.5%。高盛认为,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是经济产出损失的主要原因。
 
    对于欧盟而言,硬脱欧是下半年的主要风险事件之一。无协议脱欧一旦出现,牵连的是众多产业链和这些产业链之中的诸多企业,即英国的企业、欧洲的企业以及和这些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
 
    除此之外,欧盟成员国的结构性问题、政策问题也需要提起注意。以德国为例,尽管该国正在冲刺史上最长增长周期,但动能减弱、消费势头下降、最低工资相对低等问题也需要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另一风险事件即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欧盟不是美国贸易保护大棒的最主要对手,但中美GDP加起来约占全球GDP的40%左右,在这场纠纷中,欧盟不可能置身事外。
 
    “今年下半年,欧盟经济的整体走势并不乐观,这一点,从欧洲央行近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可以看出。不过,应该也没到立刻出现问题的时候。”丁纯如此强调。
 
    2019年6月6日,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欧元区19国GDP同比增长1.2%;其中,家庭消费支出表现良好。
 
    日本烦心事儿多
 
    6月10日,日本内阁府发布修正经济数据。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0.6%,年率为2.2%,比此前2.1%的速报值稍有提升。
 
    “日本GDP年率(年化率)的计算方法比较特别。中国GDP增速今年第一季度是6.4%,这是同比数据,也就是跟2018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比较、计算出来的;如果算环比,也就是跟2018年第四季度比,则是1.4%。日本呢,0.6%是环比数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假设今年每个季度都是0.6%,再通过加权平均等一系列算法得到2.2%的数据。这个数据还算好看,比预期好一点。不过6月初我去日本出差的时候,日本学者告诉我,他们不认为第二季度会保持这个表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所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蔡亮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6月结束后,日本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将很快到来。然而真正的挑战,要下半年才看得到:参议院选举、消费税上调、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美经贸摩擦的走向等。
 
    7月,日本第25届参议院选举将到来,目前预计有265人会参选。
 
    日本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每三年改选议员的一半席位。2018年7月18日,日本国会通过法案,将参议院的议席数从242个增加到248个。因此,本次参议院选举将选出124位议员。
 
    “日本在野党会对这124个席位进行争夺,而自民党(自由民主党,执政党,安倍任总裁)和公明党(执政党)将争取至少获得其中63个席位;自民党如果想要单独过半数,算上非改选的席位,至少需获得67个席位。不过目前看,选举一事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蔡亮如此分析。
 
    他告诉记者,10月份即将到来的消费税上调、中美贸易摩擦走向,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下半年日本的经济形势。
 
    作为发达经济体,日本消费占GDP的比重接近六成。消费税一旦提高,消费意愿很可能会下降。日本内部当前也有一些讨论,即要不要再次推迟消费税的提升。不过,自民党认为,若不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就不会再次推迟。
 
    消费税曾两度推迟。2014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将消费税的上调由2015年10月推迟到2017年4月;2016年6月,再次宣布推迟两年半到2019年10月。
 
    “下半年,日本也会和美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尽管如此,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还是中美贸易局势的走向来得更深刻。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日本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美GDP合起来共占全球GDP的四成左右。全球贸易中约80%是中间产品贸易,而日本的中间产品贸易是很强大的。这些事实足够说明一点:中美贸易问题解决不好,日本的贸易也会很受冲击。”蔡亮这样强调。
 
    至于与美国的贸易问题,日本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去应对,尤其是汽车产业。日本车企多在美国和墨西哥投资建厂。这也是为什么5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全部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后,日本股市应声而跌。
 
    蔡亮对记者指出,近些年,日本GDP实际增速基本维持在0-1%之间。以此为基础,综合上述因素,下半年日本经济大概只会更加不明朗。
 
    俄罗斯盯住油价和投资
 
    2019年5月下旬,俄罗斯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俄罗斯GDP增长0.7%,2月增长1.5%,预计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0.5%。该数据比此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预测低了0.3个百分点。
 
    “去年11月俄罗斯有一个预测,说是今年经济增长会在1.5%左右,但现在看第一季度的数据大概只有0.5%,当然这还不是官方最终数据。去年预测的时候,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情况还不是现在的状况。今年6月中旬,俄罗斯发布了一个分析报告,报告认为2019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速会腰斩,也就是0.7%-0.8%,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全球石油需求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今年年初,国际油价有所上扬,但减产协议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上涨。贸易摩擦为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加码”,是导致当前油价下跌的主要因素。目前,国际油价在52美元/桶上下浮动。
 
    徐坡岭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国际油价的上涨。2010年-2014年期间,俄罗斯石油部门的收入占GDP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的一半,石油出口占该国出口的60%还多。2015年发生石油危机,国际油价明显下跌,上述贡献有所下降,但2017年下半年开始,局势就又转回来了。2018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78%还多。可以说,俄罗斯经济非常依赖石油。”
 
    另一个动力就是投资。2016年以前,俄罗斯投资长期表现得较消极。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因为世界杯的积极影响,私人投资比较活跃,但今年上半年开始,投资增速又开始回落了。
 
    早些时间,俄罗斯审计署署长公开表示,受投资环境、制裁、结构性改革以及加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该国经济在投资领域难有突破。
 
    中国要稳就业、稳外贸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综合往期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支撑,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看,我国经济的有关数据都在预期当中。下半年影响我们经济的,主要还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在美国霸权无处不在的当下,中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就业、稳外贸。”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今年1月-4月,我国服务贸易总额17446.3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6192.8亿元,增长10.1%;进口11253.4亿元,增长1.1%;逆差5060.6亿元,下降9.7%。
 
    今年1月-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7555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稍有回落。环比看,5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30823亿元,同比增长5.3%。
 
    张建平还提醒记者关注一些积极信号。
 
    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中首次出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表述,在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的当下,意义重大,涵义深远。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达到新的历史水平,而中国已经连续第六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此外,4月下旬,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瑞士决定与中国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继意大利、卢森堡之后第三个宣布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重要国家。
 
    “这些国家的行动,有助于消除某些人的臆想、消除一些人对‘一带一路’的误解。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肆无忌惮的时候,相互理解与合作更显重要。”张建平如此强调。
0
上一篇: 美日贸易纠纷:历史重演?
下一篇:国际金融机构瞄准“一带一路”投资机会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