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7月3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召开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防控重大疾病有关情况。
防控重大疾病是健康中国行动三大板块中第三板块,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加上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共有五项专项行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展和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是普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
同时,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地方病、寄生虫病等仍然严重威胁流行地区居民的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雷正龙副局长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虽然疾病特点不尽相同,但其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环节是一致的。围绕这些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个人、社会、政府应当采取的行动。雷正龙强调,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主要依靠基层,基层能力是慢性病管理的基本保障。例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提出增加高血压检出的设备与场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血脂检测仪器;癌症防治行动提出通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及基层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提出推动各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做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糖尿病防治行动提出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疗和治疗能力。
对于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孙殿军主任表示,总体上,我们国家地方病现在达到了基本控制的水平,甚至有些地方病达到持续消除的水平,比如碘缺乏病。另外在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防治措施并没有完全落实,我国地方病防控到了“啃硬骨头”阶段。
面对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现状,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刘中夫在会上进行解答,刘中夫表示,近年来我国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每年报告发现病例一般在3000例左右。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国务院领导下,在部门的协作下,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同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包括建立了疫情通报制度,实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试点,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等。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要通过个人,社会和政府多层面的工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让青年学生远离艾滋病。
慢性病一般病程长,得病基本终身伴随,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提到,个人应该关注疾病的早期症状,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测,强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正规专业途径获取知识、接受治疗,医疗卫生机构要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