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 预防性降息
7月最后一天,美联储在议息会议后,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2%-2.25%。这是2008年12月16日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
尽管今年年初,美联储就放出风声,表示今年会降息同时希望大家耐心等待,此番降息举动仍然吸引了很多注意力。
“大概三个月以前,从芝加哥交易所利率期货就可以看出来,7月底美联储加息的概率已经是百分百了,所以市场并不意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贾晋京这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8月1日,美元亚盘中续涨至两年最高,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他并不认为这是长时间一系列降息行动的开始。而贾晋京也告诉记者,长期看,美元的表现还是取决于美国内部就业和国内市场的资产价格。
通常,从美国内部看,美联储的调息举动主要盯住三个标准:GDP增速、就业率以及核心通胀率。
从上半年情况,美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3.1%,表现良好;第二季度增速2.1%,虽不及前一季度,却也超过市场预期。从通胀表现看,该国核心通胀率仍低于2%,有可上升空间;而目前美国的失业率维持在3.6%左右,为历史低点。
看上去,美联储似乎完全不需要降息。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投票的时候,就有两名成员投了反对票,因为他们认为美联储不需要降息,但最终还是降息了。可以说,美联储是在预防性降息,因为它担心下半年经济表现不好。从第二季度看,美国企业投资下降了5.5%,而降息可以预防企业投资过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
另外,来自白宫的压力也是美联储做出此番决定的因素之一。
陈凤英说:“现在讨论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大的意义,因为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丧失。以前,美联储独立于白宫,但特朗普上台后,情况变了。去年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开始对美联储施加压力,希望这个机构尽快降息。”
扎推“放水” 各有所需
要说全球的央行们要来一场集体降息行动,似乎并不过分。
2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
5月初,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央行紧随其后。
6月4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7月18日,韩国、南非、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均宣布降息。
7月31日,美联储加入降息队伍。
紧随其后的是中东三国(阿联酋、巴林、沙特),均宣布降息25个基点;而很快,巴西央行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
“上述央行决定降息,大多数还是与自己国内经济情况相关,比如巴西,它其实是在应对自己国内的经济危机。有些国家的央行降息,意义和影响可能都不会很大,因为这个国家可能并没有独立货币主权。而如果我们要讨论世界主要央行的行动和影响,还要再耐心等待。”贾晋京这样强调。
面对诸多央行的举措,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国央行应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结合我国经济运行、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综合考量货币政策方向。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在数量工具方面,可以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确保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价格工具方面,将政策利率调降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