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上台以来,外界对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相似之处不乏津津乐道。除了外形与举止上的“神似”,二人在立场上也“不谋而合”:都在搞逆全球化,都比较保守和右倾,以至不少人称呼约翰逊为“英国特朗普”。特里莎·梅担任英国首相时,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曾给特朗普贴上“无能”“不靠谱”“不称职”的标签,导致英美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如今,约翰逊一上台,特朗普就盛赞他“坚强又聪明”,而约翰逊也曾在就任首相前公开表示,希望赶在脱欧大限(10月31日)前赴美访问。
互怼彰显不满
英媒《泰晤士报》报道,约翰逊急于赴美谈判贸易协议,显现他想与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系。而此处使用“重启”一词,实在含义丰富。
英美关系原本非常亲密。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频繁互动,因而两国关系也被称为“特殊关系”。回顾历史,两国在军事、经济等领域也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1944年,英美两国军队与欧洲其他盟国并肩作战,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标志着纳粹德国战败的开始。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时,英国是唯一参战的北约成员国,并派兵4.5万名。过去几十年,英美军队并肩作战,曾经参与过在欧洲、朝鲜半岛、科威特、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此外,美国还在英国建有多个军事基地。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4%,英国GDP则占3%。美国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英国是美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
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目前,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国际借贷中心,而纽约则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和股票交易中心。
上述种种,令英美关系一度被称为20世纪“最经得起考验的关系”。然而,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两国关系也开始变得五味杂陈。
执政以来,特朗普恪守“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原则,反对自由贸易,任性退出各种国际组织和条约,毫不在乎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而作为国际秩序的捍卫者,英国是支持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出于战略考量,英国需要维持与美国的关系,但互相信赖的程度已不似从前。
上任至今,特朗普已经两次到访英国,分别是2018年7月份的工作访问和2019年6月份的国事访问。每一次,都伴随着“血雨腥风”。
工作访问前,特朗普批评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表现糟糕”,萨迪克·汗则以市长的身份批准民众放飞“特朗普宝宝”(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巨型特朗普形象的卡通气球),被各方反特朗普人士“发扬光大”。
国事访问前,萨迪克·汗在报纸发表文章,批评英国政府同意特朗普访问英国,认为特朗普的一些煽动性言论就像“20世纪的法西斯分子”。特朗普则借此破口大骂,指责萨迪克·汗“工作做得很糟糕”,并说“这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应该专注于解决伦敦犯罪问题,而不是我”。
“特朗普和伦敦市长的互相指责,可能更多的是两位政客相互之间的不满,但特里莎·梅在任的时候,英国驻美大使事件,则体现了梅政府对美国政府做法的强烈不满,只不过这些不满一直没有摆上台面。即便如此,目前看,两国之间也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重大分歧或裂痕。当然,美国四处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也让英国政府很反感。现在,鲍里斯·约翰逊上台了,针对特朗普的政策,约翰逊也并未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说‘分歧’还为时尚早。”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今年7月初,英国媒体曝光了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发给英国政府的备忘录与电报,达罗克在上述加密文件中称特朗普政府“运行不畅”“难以预测”“能力不足”,还称特朗普个人“无能”“不靠谱”“不称职”,并提醒英国政府特朗普“职业生涯可能不光彩地结束”。对此,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不认识这位大使,但是,他在美国并未受到好评,我们不会再与他打交道了。”
迎来转机?
前述种种不快似乎在英国选出新首相后迎来了转机。
7月23日,约翰逊在大选中获胜。选举结果公布仅半个小时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祝贺。当天,在华盛顿的一场活动中,特朗普又对约翰逊表达了赞美之情,称后者“坚强又聪明”,是一个“好人”。
近期,约翰逊也已经派遣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与国际贸易大臣特拉斯出访美国,以加速推动与美国达成后脱欧时代的双边自贸协定。消息显示,约翰逊希望尽快与特朗普政府谈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便借此显示英国在脱欧后有能力自谋生路。
肩负重要使命的特拉斯公开表示,与美国谈判并签订自贸协定是他的首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我们正加速争取达成协议,以便让商家们可以把握良机,尽快拓展与美国的贸易往来。美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相互投入对方经济的资金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我希望快速推动正式谈判。”
张建平认为,想要和美国落实自贸协定的签署,英国需要先换取“自由身”,不彻底脱离欧盟的英国很难真正开展自贸谈判。他说:“欧盟对于自由贸易谈判是有统一规定的,英国想要和美国谈双边贸易,先要解决脱欧问题。美国当然希望英国来谈,本来特朗普就倾向与其他国家开展双边贸易。客观地说,双边贸易合作也可以为两国带来好处,实现互惠互利,何况英美两国都是发达国家,要谈判,整体上的矛盾应该也不会非常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曲兵则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约翰逊与特朗普在个人形象上的相似并不会真正促进两国走得更近,重要的是,英国始终有走近美国的需求。
“这种需求可能首先来自于贸易领域,还有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等。只不过,美国政府不一定会给英国想要的东西,特朗普在任的时候尤其如此。英美之间谈自由贸易,美国不大可能让英国占便宜,它只会竭尽全力获得好处,比如让美国农产品、转基因食品更多地进入英国市场,趁机打开缺口,捕获欧盟不曾给予的待遇。”曲兵这样说。
今年2月份,美国曾公布与英国开展贸易谈判的目标,其中就包括削减美国工业和农产品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并降低监管方面的差异。
脱欧不是终结
从约翰逊的种种公开表态来看,无论是否存在一纸协议,他似乎都已做好了带领英国彻底离开欧盟的准备。只是,如果无协议脱欧,面对美国的时候,英国的筹码是否会被削弱呢?
对此,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英国能给美国的,显然少于欧洲整体所能给予的,所以美国比较不可能向英国让步;英国没有筹码,又很急切,会更容易达成对美国有利的交易。
“从历史上看,英国的强盛不是加入欧盟后才有的。离开欧盟后,与美国谈双边贸易,也不会没有筹码。英国的经济实力、国际话语权和地位,始终在那里;作为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伦敦的地位中长期也不会改变。无论是否有协议,脱欧后,英国都不会与欧盟断开联系,各个部门之间也会有临时安排或者替代性方案。短期内,我们也许会看到英国各方面出现波动,但中长期看,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我甚至不认为现在的脱欧是一种风险,外界已经应对两三年了,该消化的都消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胡琨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关于脱欧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贾晋京这样回应《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的地位完全不受脱欧影响不太可能。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坚决反对脱欧,他们也做出了努力,但成效有限。伦敦的有些业务,比如作为欧洲和美国之间美元的流通中介,已有所收缩。不过要说伦敦因为英国脱欧被其他城市取代,也不太可能。”
8月7日,在与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举行会谈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一旦英国顺利脱欧,美国将“站在门口,手中握着笔”,准备尽早与英国签署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而拉布则重申了英国将于今年10月脱离欧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