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财 经 >> 浏览文章

高尚全:改革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牵挂

2019-09-27 来源:经济网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张军红 搜狐记者 王德民   加入收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尚全不顾此起彼伏的反对声,突破传统观念,先后提出了“商品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概念,并通过实地调研,论证了其正确性,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大踏步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他参加了六次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他又两次向中央提出建议,都涉及改革的核心议题。如今耄耋之龄的高尚全仍然坚持每天到办公室工作,始终牵挂着我国的体制改革事业。今年1月,他在文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中性原则》中提出,要把“竞争中性”概念进一步延展到“所有制中性”,即各种所有制度都要平等竞争、一视同仁,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在他看来,把握好两个中性原则,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良好的正面作用。
 
  “我希望能够帮助新时代的改革开拓者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适用。改革是我这一生的追求,也是我这一生的牵挂。唯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直到永远。”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中所描述的愿景,也正是他改革事业的写照。
 
  《经济在您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哪些文件对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尚全: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性地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过去大家接受不了“商品经济”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计划经济,但是1984年已经到了不改革计划经济不行的阶段,所以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
 
  到底要不要将商品经济写入文件,当时起草小组有争论,社会上也有争论。有人认为,发展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就没有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便无法体现出来。但根据实践情况,我认为提出“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在体改委工作,我的调查研究比较多。比如说,广东人爱吃鱼,但搞计划经济后吃不上鱼了,为什么?计划经济把鱼的价格定死了,养鱼人没有了养鱼的积极性,鱼就少了,当然也就吃不上鱼了。
 
  后来价格逐步放开,养鱼人有了积极性,鱼就多了,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应多了,价格下降,大家又能吃上鱼了。
 
  这个例子说明,改革搞商品经济没有问题,商品经济才能富中国。
 
  《经济请您介绍一下,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
 
  高尚全:上世纪90年代,我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时,有人质疑劳动力怎么能进入市场?他们认为,在工人阶级作为主人翁的国家里,不能存在劳动力市场。但是在我看来,劳动力是最活跃的一个生产要素,如果劳动力不进入市场,市场体系就不能完善,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就搞不了。
 
  由于存在争论和反对意见,后来在列席讨论时,我没忍住,当场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劳动力市场,否则市场体系就是空话。当时中央领导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发言,说了一句话,“如果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社会上能否接受?”我说,“只要中央能够提出来,社会上肯定能接受。”最终,“劳动力市场”被写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商品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两个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幸运的是,这两个重大突破我都参与了。
 
  《经济您跟华为的渊源很深,请您结合华为的发展历程,谈谈如何进行体制创新?
 
  高尚全:1997年,当时有人指责华为“姓资不姓社”,他们有两条理由,第一,国家没有投资华为,当时有些人认为,国家投资才是社会主义,社会投资和私人投资就是资本主义。第二,华为搞职工持股,说华为没有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我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要有足够的说服力,于是我去了深圳调研。调查结果是,第一,国家确实没有给华为投入一分钱,华为是靠任正非21000元的转业费起家的;第二,华为搞职工持股,筹了一些钱,是靠这个启动基金搞起来的;第三,华为职工得了红利,富起来了;第四,华为增加了纳税额,国家财政收入也增加了;第五,华为解决了大量的就业。
 
  这是天大的好事,后来我写了一句话——职工的劳动力和资本联合,在公司持了股,这样新型的集体经济尤其要鼓励和支持,从理论层面支持华为的发展。
 
  华为现在非常不简单,能力也非常了不起。华为之所以创新能力强,一是其股权结构比较合理。作为创始人,任正非所占的股份也只有1.4%左右,大部分的股份都在职工身上。职工持股后,职工利益便和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创新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出来。二是华为对创新有投入,将每年销售额的15%投入到基础科研中。三是华为拥有很强的科研队伍,45%的华为员工都在搞创新科研。  
 
  华为的体制既不是国有,也不是私人的,而是职工共有的。这种体制创新了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因而很有生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解放思想,要体制创新。
 
  《经济在农村改革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高尚全:农民有资产,他们承包土地,有宅基地和房子,但这些资产不能流动,不能变为资本。让农民富起来的办法是让资产流动起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过去一些看法认为,农民把资产卖掉后就只顾着吃喝玩乐,现在不应该再有这种想法。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想法,那么现在对城市职工也只能搞供给制,因为职工在领工资后,也会去花天酒地。
 
  我们要相信农民,相信他们有底线,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让资产流动起来,农民才会富起来,农村发展战略也就有了自身动力,而不是光靠国家补贴。
 
  另外,城乡应当交流,应为城市里的技术和资本下乡开辟一条渠道,这样一来,农村就能搞活,农村的基础打好了,也能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经济今年1月,您在《旗帜》杂志发表文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中性原则》,提出把“竞争中性”概念进一步延展到“所有制中性”,原因是什么?
 
  高尚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中性”。“中性”是中间客观存在的事物,过去我们的理解太简单化,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不是计划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实际上,“中性”是大量存在的。所谓“所有制中性”,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所有制,都能实现平等竞争,对各种所有制要一视同仁。不能说这是好的,那是差的,这样的话,经济就不能发展。
 
  其次,要承认我们的改革是靠“中性”突破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间的争论,就是靠“中性”来突破的。我们之前对辩证法的理解不深,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后来为什么不这样想了,就是靠“中性”突破的。
 
    第三,改革再出发也要靠“中性”来突破。因此,我们提出“竞争中性”原则,并按照中性原则调整所有制结构,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对。  

简介:

 
  高尚全,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文件的起草工作,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高级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0
上一篇: 裕克施乐三期厂房开幕暨十五周年庆典
下一篇:70年沧桑巨变 经济发展创奇迹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