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和京南首邑(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京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红色平南》丛书编撰启动仪式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文华楼1301会议室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国内合作处副处长文杰,文学院党委书记邓光奇,院长王卫华,京南首邑(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利,大兴区黄村镇市民活动中心副主任刘冠林,大兴区作协、房山区河北镇作协、廊坊市安次区方志办等相关人员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师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高志强主持。

石亚洲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成长于祖国首都北京,始终肩负着党和国家特殊使命和光荣任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历史底蕴深厚,教学科研成绩斐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立“京南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红色平南》系列丛书是落实“开放办校”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文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他代表学校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文学院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大力推进京南文化调查、搜集与整理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挖掘京南文化与首都“四个文化”基本格局的关系,适时开展文化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促进文化领域的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

王卫华在致辞中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京南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支持和帮助。她指出,文学院高度重视京南文化中心建设发展,组建优秀教学骨干、优秀学生代表形成团队,集学院优势学术资源,大力支持该中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希望“京南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培养“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有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的重要平台,助力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大兴区黄村镇市民活动中心副主任刘冠林重点介绍了大兴区黄村镇的基本情况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大兴区围绕“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黄村镇作为大兴区历史文化重镇,全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势头良好,数字文化产业、影视传媒、网络视听、知识产权、文化消费等稳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日益成长成熟,这些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下一步,依托“京南文化研究中心”和“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结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结合南中轴文化带建设,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挖掘整理乡情村史和民俗文化,留住历史文脉,弘扬新时代文明之风,助力区域转型跨越发展。

京南首邑(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利表达了重返母校的喜悦之情,介绍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项目情况。他表示,京南首邑(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黄村镇在大兴区率先成立的镇属文化公司,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带动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教育培养、资源供给打造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最终实现学校、企业、社会的共赢。

京南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志强介绍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京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情况,表示该中心在未来发展中,将以平南红色文化挖掘整理及丛书编撰为起点,积极展开与大兴区黄村镇、京南首邑(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交流合作,突出自身的研究特色,为京南地区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发挥有效作用。

石亚洲副校长、刘永利总经理共同为“京南文化研究中心”和“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后,大兴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杨景波、廊坊市安次区方志办原主任刘化田、大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凤龙分别就“平南红色文化的历史事迹”、“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如何编写《红色平南》丛书”等议题进行发言交流,为《红色平南》丛书的编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代表黄鸣介绍了《红色平南》丛书的编写目标、编写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为后期的撰写任务做了具体规划和安排。
据悉,黄村镇继“京南文化研究中心”之后,陆续启动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合作事宜,将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用文化聚力,培育本土文化品牌,服务辖区居民群众,助力打造首都南部城市会客厅新环境,多维度展现大国首都新兴国际交往功能重要承载区的形象魅力,服务首都“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同心抗疫,尚海整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