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经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原陕县是三门峡烤烟的起源地,也是全国首批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二十世纪末,曾以18万担/年的收购量书写着“家家户户来种烟、红红火火忙致富”的辉煌景象。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烤烟原料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国家局调优结构的政策要求,陕州烟区一度面临烤烟市场无固定销路、烟叶种植计划逐年骤减、烟叶种植助力乡村稳产增收乏力的不良局面。
2012年,为稳定烟区发展,基于陕州烟区与渑池烟区日照、降水、土壤环境等极为相近的生态条件与长期形成的极为相似的耕作模式,与渑池县烟叶销路稳定的全市“一盘棋”思路,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提出东部烟区一体化(“渑陕一体化”示范区构建)发展思路,盘活了陕州烟区逐步稳市场、稳产业、稳增收的新棋局。
为主动适应“渑陕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动对标江苏中烟原料需求特征,围绕“一优两转”优化结构目标,积极从优化生产技术措施、提升专业化服务出发,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烤烟原料供需关系,构建烟区稳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陕州区烟草分公司围绕江苏中烟对秦烟96烤烟品种的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措施,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对陕州烟区烤烟认可度日益增高。逐渐推广开来的“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在前移栽期、规避烟叶成熟期霜冻危害方面收效明显;绿肥掩青、增施粗肥、钩机深翻等土壤保育措施不仅让土壤吃上了“有机质”,开启了用养结合新模式,而且优化了烟株的生长环境、提高了烟株对叶斑类、根茎类病害的抗逆性;配方施肥与豆浆灌根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为烟株生长期提供了恰到好处的养分,而且增加了叶片的钾含量,使烤后烟叶又黄又香;向日葵、诱蚜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按下了陕州烟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2022年全市烟叶工作会议指出,陕州烟区要在十四五末实现收购符合市场需求烟叶5万担的一体化发展布局。
随着烤烟销路的逐步稳定,陕州烟区的稳定发展引来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的“金凤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由于销路稳定、价格稳定,2021年以来,烤烟种植被陕州区委区政府列为乡村振兴计划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烟田纳入规划,种烟条件更优。“区委区政府出台基本烟田保护政策,种烟条件更好了,我们一定要某足干劲儿,为乡村振兴多做贡献!”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主管领导张占军在各乡镇烟叶生产技术培训会上多次强调。
2021年,陕州区委区政府出台《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永久性基本烟田规划和保护的意见》将生态适宜、相对集中、设施完善、绿色高效的5万亩优质烟田,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并建立保护机制,为烟草种植这一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专业服务,让种烟更便捷。“种烟叶再也不用手推肩扛,机耕、植保、采烤都有专业化服务,咱烟农当上撒手掌柜了!”菜园乡架河烟农王双虎感慨着。
为促进烟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近年来,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围绕“渑陕一体化”示范区规划,高质量打造菜园乡后架河和观音堂镇窑院2个千亩村,并依托烟叶合作社,加快推进从烟叶育苗到进站交售的专业化、一体化服务模式。据统计,目前陕州区已有成熟专业化服务队30余支,在缓解用工难、用工贵、不专业等难题方面收效明显。2021年,陕州区20亩以上的职业烟农占比达47%,随着专业化服务的不断升级,陕州烟区烟叶种植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职业化发展。
收入稳定,让烟农队伍更年轻。“现在政策好,在家种烟收入稳,前景大,是个好出路!”观音堂镇窑院村任伟伟,是陕州区加入“渑陕一体化”烟区示范点建设后,被吸引回乡发展烟叶种植产业的90后烟农之一。
近年来,陕州区烟草分公司围绕“谁来种烟”这一发展难题,在陕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烟叶种植政策的宣传,并为返乡者提供从用地养地到采烟卖烟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吸引年轻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发展烟草种植产业。目前,陕州区烟叶种植主体老龄化问题逐步缓解,种烟主体逐步向年轻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绿色优质的基本烟田、更加便捷的技术操作、更加全面的技术服务、更加年轻的烟农队伍,让陕州烟区在破局重生实现恢复性发展的路上插上了翅膀,让陕州烟区在三门峡市烟区高质量构建“渑陕一体化”示范区的整体布局中增重加力,让陕州烟区在三门峡烟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更加出彩。(尚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