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两代人的守望相助

2022-04-14 来源:网易

春耕时节,行走在云南文山烟区,随处可见烟农忙碌的身影,烟田里烟农们忙碌拖着水管浇水,把一株株茁壮的烟苗移栽到打好塘的烟地里,覆膜机械拖着长长的地膜在烟地里穿梭,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在文山市小街镇左母纪村烟地里, 60多岁的许应华攀爬在烟地间指挥着工人移栽烤烟。据许应华介绍,七八十年代左母纪村小组主要收入是靠种植玉米,1992年,政府来他们村发展种植烤烟,许多村民都不敢尝试,他是第一个跳出来报名种植烤烟的。

“当年,我们年年种玉米,到头来解决全家人温饱问题都很艰难,我就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狠下心报10多亩烤烟,和我一起报名种烟的有8户”,他激动的说,“由于是第一年种烟,没有技术,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记得当年还烤坏了两炉烟,但是除了成本,还卖了2000多元,92年2000多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种植烤烟的第一年种植烤烟就捞到种植烤烟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和烤烟就接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村里的人看到他种植烤烟收入好,就慢慢加入了种烟的队伍,最多的时候几乎是全村人都种植烤烟,到现在仍然有60多户种烟。他们村的房子也慢慢的由土基房变为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再后来出现了很多小洋房。

正在给烟苗浇水的儿子许昌文说“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当时还在读小学,不知道烤烟是什么东西,又不能吃,很不理解我爹和我妈为什么要种这个东西?”“村里有的人还嘲笑我家生疯,到学校还被同学拿来开玩笑,还跟父母堵了很长时间的气”。

在许昌文读到初中时,一放学就会到烟地里摸爬滚打,在父亲的指导下,许昌文学会了如何种植烤烟、如何烘烤,也学会辨别各种烟叶病,用什么药来预防,父亲多年种烟技术也深深烙在心中。家里的条件也慢慢变好,新建了房子起来,买了摩托车,后来换了面包车,今年还准备买小轿车。

但不管如何变化,多年来种烟烤烟获得相关部门表彰的先进农户、烤烟科技示范农户等奖牌仍然挂在新房子的墙上,这些奖牌催促着许昌文要接过父亲种植烤烟的重任。

2020年3月,许应华患病,经过治疗,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虽然不能做重活。但他最牵挂的还是地里的烤烟,从移栽到烘烤、分级每个环节,他都是要到边上指导一下。

“父亲病了,随时需要人照顾,小孩还在上学,也正是需要人管的时候,出去打工,家就散了。” 许昌文说,“每当看到父亲呆呆的站在烟地旁时,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一定会坚持种下去。所以,烤烟对我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既是寄托着我父亲的希望,更是守好我家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产业”。(马勇 杜少金)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让党旗飘扬在烤烟抗旱移栽的“第一线”
下一篇:广州分行同心协力共同战疫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