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012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那是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目前我们井下22个子系统组成的数字集成生产信息系统,均实现井下煤炭采运系统的无人值守、有人巡视的管理常态。”4月15日,榆树泉煤矿机电副矿长雷延峰在集控中心向笔者介绍该矿智能化矿井的运行模式。
坐着听,不如去现场看,让我们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穿上工服,脚蹬一双黑色胶靴,戴上矿灯,腰系灯带,笔者一行准备下井到该矿1012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乘坐猴车,笔者跟随他们一同前往,沿着宽敞明亮的巷道一路向前。
该矿综采队队长刘杰一路走一路介绍:“这里随处可见智能化设施,正前方那是摄像头,一个个闪着红、蓝、绿光的小灯是信号指示灯,它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各个支架的工作状态;在液压支架间那个小铁盒子是控制器,液压支架的调整就由它来控制;大立柱上的那个是红外线接收器,主要作用是煤机定位……”
该矿紧紧围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减人提效的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完善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少人化地面远程集中监控,提升矿井自动化应用水平。
2020年8月榆树泉煤矿煤矿启动智能矿井建设,9月1日安装调试完毕进行试生产,11月15日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智能化工作面投入使用后,较以往每班可减少操作人员8人,节约了人员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目前我矿构建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智能工作面运行等系统融合的生产监控系统。”雷延峰说道。
检修班班长霍三亮告诉笔者:“智能化信息化好是好,就是开始有点不习惯。我们这些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操作起来不那么熟练,一个环节出问题全系统都停了。矿领导下了大决心,派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的培训了我们近2个月呢。”
不过比起好处,培训吃的苦还是值得的,霍三亮说,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原来8个人干的活儿,现在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不说,每个人的工资都涨了。
据了解,近几年,榆树泉煤矿煤矿在大倾角、多断层的复杂地形条件下,经过艰辛探索实践,实现1012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高效智能开采,智能掘进也不断突破瓶颈,综掘机远程“可视化”控制系统正处于调试阶段,2022年即将在1016掘进工作面投入使用;形成了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设备与采煤工作面智能“对话”,还实现了远程操控截割、机械化辅助支护、自动调偏等多项技术应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以智能化发展宏观政策为引导,积极引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强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工作,使得全矿智能化水平标准更高、更加稳定、更趋常态化运行,为建设智慧化矿山而努力奋斗。”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京民说道。(徐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