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要不是烟草公司来得及时,救助迅速,8号棚烟苗说不成被寒潮弄个‘全军覆没’。你看,现在烟苗长得多壮实,几天后就能下地移栽啦。”4月18日,在渑池县西坡烟叶育苗工场,正组织工人开展剪叶练苗的育苗户赵成才高兴地说。
赵成才说的“那晚”是3月21日。在这以前连续多日30℃的气温,但在21日气温骤降,夜间很有可能下降到0℃以下,并伴有寒风,烟苗将迎来寒潮考验。
一辆白色越野车的两束灯光照亮前方,在乡村忙着赶路……
“今晚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咱们的任务就是守护好烟苗安全过夜!”渑池县烟草分公司烟叶技术推广站站长任全国提醒同来的生产人员。
渑池县烟叶育苗点共有26处,分布在10个种烟乡镇,最远乡镇距离县城60多公里。鉴于特殊天气,渑池县烟草分公司采取三项应对措施:一是烟站包棚职工要坚守在岗,协助育苗户做好大棚温湿度监测、大棚加固等;二是各育苗点提前备好可燃冰、柴草等应急物资,必要时为大棚“助温”;三是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育苗点进行督查协助,确保万无一失。
晚上10点钟,在西坡烟叶育苗工场,坚守岗位值守的烟站人员在台账上填写着这样的记录:1号棚温度6度,3号棚7度……20个台账记录与大棚实际温度分毫不差。
“风!胡主任你赶紧到棚外这个位置瞅瞅,棚膜有漏洞。”任站长的发现一下让大家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
“啊,不好,这里被风撕开了。”棚外的烟叶生产科副主任胡建设传来焦急的话音。
风似乎找到了发泄的通道,一起向刚刚撕开的口子聚集。棚内温度计刻度线在往下降。“要赶紧抢修,防止寒潮导致烟苗出现冻害。现在这个口子很难堵上,赶快拿来备用棚膜对这一片进行大面积覆盖。”任全国迅速作出安排。
覆大棚膜、搬栓绳石、拉紧膜上绳……温度计刻度线在慢慢回升。
原来,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任全国判断大棚采用不寻常的方法,在大棚内侧边沿慢慢走上一圈,用身体去感受风力,一旦大棚出现问题,冷空气就会在破膜处趁虚而入,很快就能“逮住”风口。
满天星斗,虫鸟栖息。那辆白色越野车在一个个种烟乡村忙着赶路,他们既是在追赶烟叶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是守护烟农鼓起“钱袋子”之路。(席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