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周口配送中心有这样一群普通人,他们虽不在社区门口值守卡点一线,也没有像志愿者一样忙着协助医务人员采集核酸,但他们一个个都是默默奋战的幕后英雄,也是一线卷烟配送人员最温暖的慰藉和最坚实的后盾。
线路调配我在行
他叫崔国臣,作为配送中心送货部主任,面对市局(公司)“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卷烟配送工作”的要求,他不惧疫情风险,多次深入到市场、城乡、街道,对送货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点进行预判。
他积极组织人员制定《送货环节疫情防控工作手册》、《“无接触”配送操作流程》、拍摄“无接触配送”微视频,提供了可靠有效的疫情防控下送货指南。同时,在送货实际过程中,崔国臣又起草了《疫情期间送货工作实施方案》,总结出了“对接送货法”、“游击送货法”等,想方设法、争分夺秒把卷烟及时送达。
(图为崔国臣带领部门人员优化调整配送线路)
后方物资我保障
她叫张蕾,现任配送中心综合部主任。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她深知“粮草先行”的重要性,第一时间投入了战斗。为保证中心全体人员防疫物资供应,她放弃了休息,一力承担了中心的防疫物资申请、调配与发放工作。在中转站防护用品紧缺关键时刻,为了能聚集更多的物资发往各中转站,她仔细统计出各站所需防疫物资数量,经常干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还在单位统计。
由于疫情原因,张蕾两个年幼的孩子已经一个多月未见到妈妈了,“只要一线人员有需求,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我都要做好‘物资跑腿员’,谁让我是一名党员呢,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这就是咱工作的意义!”她笑称。
(图为张蕾在清点防疫物资)
设备检修我顶上
他叫司明广,现任周口配送中心技术部主任,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物流班组长,周口“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周口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类)称号。由于配送中心分拣设备陈旧、故障高发,疫情期间,作为单位技术骨干,他顾不得家中刚出生的孩子,以及老人和妻子,顾不得医生修养叮嘱要求,日夜坚守在生产一线,大家给了司明广“一根筋”的绰号。事实上正是有了他的“一根筋”,才解决了周口疫情期间配送中心的“万般难”。
(图为司明广检修分拣包装设备)
门卫值守让我来
他叫韩新强,现任配送中心安保部主任,疫情防控期间,他向领导请愿:“让我到门卫去,我就是同志们的第一道防护。”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疫情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赶在交接班之前到岗,穿上防护装备,一点一点的指导着门卫防疫的工作流程,一站就是一整天,他用这分分秒秒的坚持,为中心全体员工筑起了一道安全的保护屏。
宣传报道我来写
她叫许志敏,周口配送中心公认的“笔杆子”。疫情发生以来,她化笔为“冲锋号”,及时传达上级部署、宣传展示配送中心战“疫”风貌,在卷烟配送阵地上吹响了宣传的号角。
她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及时在微信工作群发布有关疫情期间卷烟配送工作相关信息,用文字记录卷烟配送一线的故事。本轮疫情以来,共刊发各类稿件60余篇,累计阅读量3000余次。
就餐安全我扛起
他叫苏长海,配送中心综合部后勤服务人员。疫情期间为了保障车间班组人员和一线配送人员能够及时用餐,他事无巨细,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苏长海每天往返采购点和单位之间,用心挑选食材,精心搭配食谱,保员工营养均衡。并及时掌握每名餐厅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行程情况,每天对食堂进行通风、消杀,盯紧盯牢清洗、消毒的全流程,保证餐具高温消毒到位,为中心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就餐环境。
数据准确我核实
他叫徐一帆,是配送中心综合部的文秘人员。文秘工作千头万绪、细致繁琐,做好日常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了,在疫情爆发以后,他更是要统计、核实、上报各类疫情防控数据。
“崔主任,送货车都回来了吧,今天未送达的卷烟一共有多少?哪些是商户被封控不能直接接收的?”
“周主任,现在工业车辆都能正常下高速吗?截止到目前出入库卷烟分别有多少?库容量达到多少了?”
为了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种电话每天他都会打很多通。家人劝他注意身体,不要整天熬夜加班,他都是憨憨一笑“这有啥,年轻人不就是需要锻炼吗”。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昂铿锵,每个“周烟物流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默默地坚守,全力以赴扛起责任和担当。正是这战疫场上的一个个幕后英雄,才得以保障疫情下卷烟配送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他们是“逆行者”的坚强后盾。
把目光从“台前”转向“幕后”,致敬默默奉献的他们!(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