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造乡村宜居环境、突出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风貌嬗变提质的肯綮所在,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的根基底子,是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夯实环境建设,点亮乡村“颜值”。环境建设要立足所辖乡村实际,以解决当地群众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构建多元共治管理机制,集思广益,广开门路,以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和焕然一新、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共同绘就一副“高颜值”的乡村画卷。生态较为脆弱的乡村,要充分尊重乡村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以种植适宜果木、推进造林工程等方式,培育优质林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其控制水土流失、抵御风沙灾害、净化空气污染的功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好生态底色;环境亟待改善的乡村,要以移风易俗习惯养成、农村垃圾处理整治、健全农村排污体系为抓手,落实配套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当地群众主动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为乡村居民幸福提升聚势赋能。
彰显文化魅力,添增独特“韵味”。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乡村在传承这经久不息的厚重文化时,更要别出心裁,以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向大众鲜活呈现,彰显独特“韵味”。文旅融合发展能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鲜”提“味”,随着文化旅游消费升级,乡村要依托自身文化优势积极培育本地民宿品牌,自主创新研发民宿衍生商品,让本地文化在民宿中“活起来”;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成功路径,引进文创项目、文创公司和艺术家、专业人士等为投资主体,激发古老乡村新创意,让本地文化在文创产业中“亮起来”;要以游客体验文化内涵、感受民族风俗、品鉴地方美食等消费需求为准绳,策划打造经典旅游路线,不断吸引游客,让本地文化在旅游路线中“热起来”。
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开拓创新,要加大资源投注、拓宽宣传渠道、坚持人才引领,不遗余力,加强乡村环境建设、激发本地文化活力,有“颜”有“味”,让乡村振兴美景“靓”起来。(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