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基股份发布其2021年年报以及2022年一季报,在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隆基股份均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母净利润90.86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而一季度通常是光伏行业的淡季,但隆基股份今年一季度却“淡季不淡”, 实现营业收入185.95亿元,同比增长17.29%,以上报告期内,隆基股份的出货量实现了“量价齐升”,销售规模持续提升。
01 核心业务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十四五”规划以来,新能源产业被提到了重要的战略性位置,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政策的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2007-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3.64%。
兴业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光伏行业2022年及以后展望正呈现加速增长的局面,长期来看,一线组件企业技术优势明显,产业链话语权更强。
隆基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从硅片业务起家,沿着光伏产业链展开了一体化布局,当前业务范围涵盖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还布局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屋顶(含BIPV)的系统解决方案、光伏制氢等朝阳领域。
当前,硅片和组件是隆基股份的核心业务,受政策利好驱动,主营业务的销售规模持续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38.52GW,同比增长55.45%。而据CPIA数据显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较上年实现31%的增长,由此可见,隆基股份的组件出货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隆基股份的组件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全球首位,在亚太、欧洲、中东非等国家和区域的市占率实现领跑。
而在硅片业务方面,2021年公司的硅片出货量为70GW,同比增20%,考虑到公司硅片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相比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的增速,公司硅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仍占有优势,龙头地位稳固。
从总体出货量来看,隆基股份实现了单晶组件出货量硅片出货及组件销量稳居行业第一位,且其内、外销组件的出货总量领先第二名超过10GW,为业内的“双冠王”。
02 原材料涨价带来盈利压力,“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事实上,隆基股份在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保持业绩正增长,这份成绩也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过去一年,由于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光伏全产业链面临着原材料供不应求的压力,叠加疫情影响后,硅料、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的毛利率造成了侵蚀。
在将近2万人参与的隆基股份的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钟宝申也表示,除了原材料涨价外,过去一年公司的海运成本也大幅增加,其也在说明会上就如何应对原材料涨价,提高企业毛利率一事作出了详细回应。
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将会适度调整公司产能的开工率和技术等,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运营能力,虽然目前无法判断上游降价的具体时间,不过作为成熟的制造业,高毛利吸引产能扩张,最终都会回归到正常的利润区间,其预计2022年硅料价格将逐步进入降价通道。
这一点从公司的毛利率波动上也得以体现,隆基股份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环比四季度得到了改善明显,快速回到21.3%的水平,同时净利率回到14%,或跟原材料成本的传导有关。
03 创新科技推动“降本”,研发投入领先行业
一直以来,隆基股份均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变革并推动行业发展,过去一年,公司研发投入43.94亿元,占营业收入5.43%,较2020年同比增长69.55%。当前,公司1000 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累计获得各类专利 1,387 项,多项核心技术与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持续的投入使得隆基在电池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也在不断加快新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产能建设,据悉隆基股份旗下泰州乐叶项目预计将在2022年8月开始投产,西咸乐叶项目也预计在2022年9月开始投产,预计可以增加19GW产能,起到“增效”作用。
另外,浙江证券认为隆基股份过去一年的“降本”效果显著,其在单晶拉速提升与断线控制、切片细线化与薄片化切割、装备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方面持续突破,2021年硅片全工序非硅成本较2020年下降7%。
持续的技术投入可以帮助公司快速将技术导入生产经营,形成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和成本领先的惯性。未来,隆基股份还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布局,比如在BIPV保持与森特股份合作,完成氢能业务团队的搭建等,光大证券认为, BIPV及氢能等新兴业务将打开公司未来增长空间,增加公司盈利能力。
隆基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在电池组件方面的技术产能方面布局领先,享受了较大的技术红利,民生证券表示看好新技术对公司带来的市占率及业绩弹性。
随着上游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的盈利空间将持续打开。长期来看,在稳健增长的业绩趋势、持续丰厚的投资回报的基础上,隆基股份2022年1000亿的业绩目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