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今年63岁的山东潍坊高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退休干部董双强常年奔波于学校、企业、社区、养老院等地,无偿传授剪纸技艺。在她的感染带动下,高密剪纸艺术被更多人熟知和传承,她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从零开始学技艺
2014年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那段时间,董双强一度感到不适应。为了让生活充实起来,她在家人的鼓励下报名进入老年大学。
董双强在老年大学报了朗诵、模特、剪纸3个学习班。在剪纸班里,她认识了从高密市民政局退休的郭文政。多年来,郭文政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剪纸艺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董双强被郭文政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深深打动。
心之所往,行之所向。董双强很快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在郭文政家里不仅看到了许多传统图案的剪纸作品,还见到了学雷锋、传家风等主题的剪纸作品。民间艺术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引起了她对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坚定了她学好剪纸的信心。
自此,董双强将原来工作中认真执著的精神延续到剪纸学习中。为了提高剪纸技艺,除了认真学习老年大学的课程外,她还经常到郭文政家中请教剪纸技巧。此外,她还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多渠道学习剪纸技法,提升自身水平,有时甚至会不知不觉学到深夜。
努力从不会被辜负。凭借出色的技艺,董双强在潍坊市组织的剪纸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创作的《百虎闹新春》《使命》《坚守阵地》等作品也被多家媒体采用。
图为:董双强教小学生创作“冰敦敦”剪纸作品迎接冬奥
非遗文化传下去
近年来,董双强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弘扬非遗文化、传承剪纸艺术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她还把自己在老年大学的好姐妹召集起来,将志愿服务队伍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
“当我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高密剪纸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觉得有责任把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董双强由衷地说。
在传承这条路上,董双强跑前跑后,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印制图样、对接单位、组织活动,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无怨无悔。
由于忙于公益活动经常错过饭点,董双强的胃病不时发作。为此,最初支持她做公益的丈夫心疼她,多次建议她不要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面对亲友的不理解,董双强一度感到委屈和难过,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然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她,激励她继续前行。董双强坚信,心底无私天地宽,公益传承高密剪纸艺术是一条充满正能量的路,只要是为社会作贡献,再苦再累也值得。
图为:董双强和服务队员到学校教孩子们剪纸庆祝“六一”儿童节
发挥余热不停歇
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艺术,董双强担任了高密多所学校的校外“剪纸辅导员”,定期进校园教孩子们剪纸。几年间,她和队员们累计进校园开展义务活动100多次,使400多名中小学生受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志愿服务队队员将自己创作的100多幅“党在我心中”剪纸作品全部赠送给当地社区、村庄、企业,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在北京冬奥会开赛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冬奥知识,董双强和服务队队员走进书院和学校开展“剪纸迎冬奥”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剪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以奥运五环、雪花、冰雪运动等为例指导孩子们折叠、设计、裁剪,通过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帮助学生们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此外,董双强还将剪纸推上了高密春晚的舞台。为了使剪纸更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她将剪纸图案与服饰结合起来,和志愿服务队队员齐心协力制作了10件剪纸服装在模特身上展现,受到观众的喜爱。
这两年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牵动着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心。董双强与大家商量:“咱们上不了抗疫一线,就拿起手中的剪刀加入到抗疫的行列。”董双强每天关注新闻中关于疫情防控的情况,将剪纸艺术与疫情防控知识巧妙结合,组织大家共创作了160余幅剪纸作品,无偿赠送给学校、企业等,为宣传防疫知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董双强在公益传承的路上始终心系烟草事业。她受邀打造高密市局(分公司)党建文化长廊,将党的历史作为素材融入剪纸,将一幅幅感人的剪纸作品悬挂在办公长廊,同时她还手把手教年轻员工剪纸,以轻松的方式学习党的历史,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深做实贡献力量。
图为:董双强和高密烟草职工共同创作庆祝建党100周年作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董双强说,作为一名烟草人和老党员,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要在非遗文化传承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黄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