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坐标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建欣北苑。
小区发放第二轮疫情防控临时出入证,期盼与激动的居民终于又一次走出小区购物。虽然规定外出只有4个小时,但那久违的松懈喜悦和一路的相伴欢声,从小区一直向马路上延伸,延伸着人间的烟火气。出门撒欢的人们,无不在传递着回归正常生活秩序的信心和欣慰。
清理门厅单元平台
6分钟的速度 一张图片引起的整改
18日9时30分,在门卫执勤的我,抬头望去,11号楼门厅单元平台上有4名保洁员在清扫卫生,顿时心头一紧,有点过意不去,没料到这是我的一张图片引起的物业整改,这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东孚速度。
5月17日,建欣北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作为党员志愿者的我,在“扫楼”的时候,顺手从高层向下俯拍了几张在11号楼群下核酸采集现场的镜头。那核酸采集点的帐篷、对面耸立的楼群、一排长长的居民队伍、现场忙碌着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抗疫图。
当晚21时38分,我将所拍的图片发给了小区物业经理袁晓艳,本想作为一个工作记录和资料保存的。没料到,21时44分,袁经理已通知保洁第二天上班首件事就是整改 —— 全面清除小区卫生死角。原来,袁经理把图片放大了400%后,看到画面里楼幢门厅单元平台上有居民扔弃的垃圾,如果不是从空中俯看,根本看不到。
小区疫情封控了两个多月,保洁员又严重缺位,小区里有卫生死角是很正常的。但袁经理从看到图片到下发整改通知,前后仅花了6分钟时间,这6分钟充分体现了一名东孚管理者的态度和速度。
经了解,疫情期间,建欣北苑小区物业(所属上海中建东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先后巡查设备房102次,紧急处理停水1次,紧急修电路 16 次,修理电梯 14 次;疏通下水道 2 次…….看着这一组组的数据,才恍然发现,大家都封控在家,足不出户的时光里,每天都有物业忙碌的身影,但他们更多的是在不被人察觉的电梯积坑里、在设施设备的机房里,在清扫垃圾的角落里,在抗疫物业保障的风雨路上。
其实,这里的有些维修工作是由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的专人负责的,如电梯类的特殊设备,是需要电梯工来处理的。但因为疫情,只能由小区物业的工程人员内部处理,这也是工程人员在疫情期间新学习的技能。
向孤寡老人送物资
3小时的速度 温暖了27位孤独老人
上海浦东惠南镇建欣北苑有12个幢居民楼,394家住户,840名居民,属于本轮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区域之一。
由于本小区居委会成员和物业成员均有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送医治疗,其他人员均属密接被隔离。一时间,社区抗疫工作由小区里的4名党员紧急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临时抽调的4名物业人员、以及隔离居家办公的居委人员,迅速形成了一支抗击疫情的新生力量,协同作战。
4月9日,一位七十多岁的婆婆向志愿者楼组长陈玉芬反映,说她家没菜吃了,自己又不会去网上抢购,一时陷入困境。
了解情况后,当日下午15时50分,临时党支部施正华与物业袁经理一起研究方案,帮助孤残老人解决燃眉之急。
后经居委同志在线上的多方协调和统筹,18时50分许,27份蔬菜包如数送到27位不会“抢”菜的孤残老人的手上。16号楼802的季阿姨激动地感谢大家,说在这么艰难的时刻,还没忘记她们这些空巢老人。
3小时,27份慰问蔬菜包温暖着27位老人的心,也温暖着整个小区居民的心。
之后,这27位老人的生活,成了居委、临时支委、物业、志愿者心头的第一件大事。
物业经理袁晓艳(右)在核酸现场
扫码员朱洁在工作现场
封控楼前核酸采样扫码
3小时的提速 守护着840人的安全
疫情当下,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是筛查感染人群的重要手法,小区的楼盘分布,基本是双“品”字形分布,居民们集中在一处采集点进行核酸检测,每次全员核酸检测下来,都需要5个小时 ,最长的一次达到7个小时。
时间拉得太长,医生、志愿者、现场物业管理人员都要消耗大量体力,遇到刮风下雨天气,更是让人疲惫不堪。
截止到5月21日,在本小区院内共组织了19场全员核酸检测。每次检测工作开展前,物业师傅们都会提前一至半个小时,把现场所需的帐篷、桌椅、防风围布等布置完成,静候采集。
为了更好地提醒大家保持距离和维持秩序,东孚的小伙伴们,还连夜在核酸采集区域的路面上划好两米分隔线,更有创意的是,他们在每隔两米线处画上了小熊掌印,即有了温馨提示,又有了活泼可爱。
今年四月份的雨水天气居多,这给全员核酸检测时添加了更大的工作难度,时间拉得越长,居民的抱怨情绪就越多。为此,全体志愿者们都一致建议必须改进。
那就改!如何改?又是一道难题摆在面前。
袁经理和扫码员朱洁与支部党员一起,对核酸检测取样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时间占用最长的是在扫码环节,每次两名医生做核酸采集,需要排两排队伍,而现场只有一部扫码仪器,导致经常出现一名医生采集时,另一名医生歇着。
另外,同时排两队,总是有人在队伍里站错位置,出现混乱,给现场带来很多的困扰。
问题找出来了,怎么解决?
增加一部扫码仪。
大家经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和现场模拟,最后决定,借调一名扫码员,增加一部扫码仪,将原来的一处采集点分成两处,志愿者队伍也同样分成两队。这样,就形成了两套完整的采集队伍,而且明确楼组划分,规划好排列路线,互不影响。
第一次按改进方案执行,不仅现场秩序保持得非常好,还节省了1.5个小时。这更加坚定了大家改进方法。
在此基础上,志愿者、楼组长、物业组在保障联动和现场组织上,更进一步地完善协调机制和协同作战精神。经过4轮的全员采集的磨合后,5月19日上午,本苑居民再次全员核酸检测,两支采集队伍同时紧张有序地展开工作。最后,完成全部工作只花了两个小时。
看似一个简单的3个小时的提速,其实它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联勤保供快反机制建立。同时,凝聚着东孚集体智慧和战斗力,守护着840人的安全。
在暴雨中核酸检测扫码登记
1分钟快反 支起帐篷搭起台
5月20日,根据安排,建欣北苑将再次进行全员核酸。
早晨6时30分,保障组的王鸿良和谈卫丰两位工人师傅,将帐篷送达核酸采集点。在几名志愿者的协助下,只见俩位师傅迅速地拉开篷架、调节高度、绑捆砂袋,固定整体,一气呵成,像一阵旋风一样。有志愿者现场兴奋地喊道:“逆天了,1分钟!”
笔记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小区的所有事务和现场,不仅仅经历了全员核酸检测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物资保障组的快速反应感为惊叹。
工程代领班王鸿良在抢修电梯
夜间紧急疏通下水道
志愿者感言:
作为社区物业,也是配合居委民生保障的主要助手。
建欣北苑从3月11日的第一场核酸检测开始,到有密接者和确诊病例的相继封楼;从最初的焦虑、忙乱、恐慌到最后的团结、安定、有序,面对这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疫情,所有经历者在同心抗疫的同时,积极借鉴、主动摸索、科学施策,考验着各项保障工作的效能和毅力。
【建欣北苑 复员军人 党员志愿者 方宏生】
鸟瞰核酸采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