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榆树泉煤矿了解到,在该矿有个奇怪的现象,在该矿四合院报废设备部件废料堆放区域,经常有些人在那里转悠,有的是区队材料员,有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也有机修厂的职工。
你瞧,那不是机修厂的刘光吗?拿着个卷尺在各种报废淘汰的道轨测量着,工作服上和手上蹭得全是的铁锈,初夏的太阳已经把他晒得满头大汗了,可他仍在废料堆里面扒拉着。路过的机电科职工赵龙飞笑着说:“刘大拿又在这里找宝贝了呀!”“现在井下+1025m泄水巷铺设道轨,轨枕比较紧缺,我看可能找到报废的钢轨,改造一下!”刘光憨憨一笑说道。
可别小看这些报废的旧件,在榆树泉煤矿,这些旧件经常就能“乌鸦变凤凰”,该矿机修厂每年将一些边角料加工、报废件改造、旧件拼装等修旧利废项目就能够为矿上创造效益近千万元。
回收的废料也是宝
在该矿机修车间,技术人员自制了一台利用废旧皮带加工制作井下锚杆垫片的设备,这是该矿机修厂技术人员利用报废设备自行设计制作的,可是百分之百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这台设备,职工们可以把井下运上来的报废皮带,按照要求制作成井下能够使用的锚杆垫片。设备操作简单,两个职工配合就可实现批量生产,较前期人工割制垫片提高了数十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设计既解决了旧皮带堆放占用场地、影响环境美观的问题,又实现了废物利用、减少新件投入、降低成本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此外,该矿还使用从井下回收上来的旧锚杆加工成风水管挂钩,使用回收材料制作皮带机行人过桥、各种设备防护罩、缓冲架等。为矿上节约了大量新件购置费用。
报废件重获“新生”
对设备检修过程中,因磨损、变形、锈蚀、断裂等原因而更换下来的部件,由该矿技术人员按照质量管理规定进行鉴定、分类、集中存放、建账管理。对于能够通过特殊工艺修复再利用的,该矿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修复方案来进行修复,经检测合格,让报废件重新投入使用,减少新件的使用。
该矿创造性的提出淘汰钢轨作为道轨枕木工艺,打造打孔模具,将矿井淘汰的22kg轨道进行切割,使用模具进行打孔,然后进行除锈、刷漆,重新作为道轨枕木使用。“目前22kg道轨为井下淘汰物资,若不改造使用只能作为废铁进行处理,我们进行切割、打孔后作为轨枕使用,还能发挥其余热价值,使用完回收后还可以作为废铁进行处理。”该矿机电科副科长孟召贤介绍说。该项工艺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费用数百万元。
小设计小创新“聚宝添财”
为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拓展利润空间,该矿积极为职工岗位创新创造条件,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实施创新,通过小发明、小创造等方式来解决生产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突破设备因素制约,该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生产骨干设计制作出各类加工模型,解决了现有设备无法解决的加工工艺,拓展了部件修复的范围,将原来必须通过外委修复的项目转为自修,为公司节省了可观的外委费用。如刮板机中部槽挡煤板设计与应用、风水管路法兰盘快速校正装置、设备拆卸压力机等均在旧件修复与报废件改造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该矿不断深化、细化修旧利废工作,深挖修旧利废潜能,降本增效,在生产经营中切实落实成本管控措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席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