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不仅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同时也是维护中国经济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国正值地方国企三年改革收官,各方辛勤实干、挥洒汗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胆创新,结下累累硕果、经济腾飞。
产业联动“增强补弱”彰显中国力量
这三年大刀阔斧的改革期间,在中央的正确思想领导、地方政府的有效组织下,国企改革以“不重形式重效果”、“不拘泥传统大胆创新”、“不限制体系快步向前”为重要驱动,进行各产业的充分联动,增强补弱,大幅度提升了经济的贡献力、强有劲地增进了市场影响力,极大地彰显了中国的力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地方监管企业资产的总额达到了183.7万亿元,营收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了3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4%,经济效益下的贡献力、影响力迎来了历史的新高。
笔者认为,地方国企三年改革尽管尚未完成,但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蓬勃力、发展力,足以揭示未来的光明前景,将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更进一步。
多方“协同出力”中国经济在腾飞
矿产与能源、金融、公共事业、通信设备、工程机械、互联网服务、现代物流、钢铁、汽车、航空航天……这无一不是地方三年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以及近期中国不断成长为对外“明信片”的硬实力。
在这三年,中国国新资产总额突破5000亿,较成立初增幅超35倍、净利润较成立初增长超20倍,2020年有望突破145亿;中建一局二公司、中建水务成功纳入国资委牵头“双百企业”;中建科工、中建科技纳入“科技示范企业”;招商局集团勇擎航运中心建设大旗,笃定迈向世界一流强港……各自展现风采。
多方协同的齐心出力下,地方国企呈现蓬勃向上的新生活力,先后斩获令所有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驱动力,实现了与民营经济的有效互补,进一步驱动了国家经济的整体向好。
国企三年改革结硕果,中国经济腾飞正当时。笔者坚信,在这样“行之有效、切实贯彻”的政策的正确驱动下,我国的综合实力能够有效打破多年发展下的瓶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更进一步前行。
(作者赵竟硕系北京大学元培智库专家,国际期刊《财经与管理》编委)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幸会四十年,致敬同路人”,赛默飞中国开启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