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人品如桂 香溢天下 ——记金湖县政协委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於如桂

2022-06-15 来源:网易

於如桂简介:男、中共党员、江苏金湖县人。高级工商管理(DBA)博士,南京大学MBA研究生校外导师、淮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西部经济贸易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APEC、B20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淮安市党代表、金湖县政协委员、金湖工商联副主席;江苏爱邦钢铁、江苏爱邦酒业、江苏华东龙江石油制品、江苏爱邦健康管理、南京兴安置业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苏省工商联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南京市酒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江苏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监事)、江苏远见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市青年商会原会长、南京公共关系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EMBA校友联合会副会长执行秘书长、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金湖县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名誉会长、南京市淮安商会常务副会长监事长、金湖县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南京市金湖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

初见於如桂,眼前的他身着有些发旧的白色衬杉,个头不高,头发有些花白。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眼睛里,透着清纯和睿智,在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驰骋商海多年,资产数亿的成功企业家的作派,他言语谦逊、处事低调且和蔼可亲。他的人生之路既有鲜花、亦有荆棘,而更多的是一路风雨和坎坷。

1964年7月,於如桂诞生在金湖县金南镇一个农民家庭中。在贫困中长大的於如桂,勉强读完初中就开始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一路走来,他奋力前行、敢于与命运抗争,在刀风剑雨的磨砺中终有大成。谁也想不到多年后,他竟成了敢闯战火的英雄、勇于创业的奇才、乐于奉献的名士,人品如桂、令人敬重、名声远播的时代骄子。

微信图片_20220615081946.png


将苦难与荣光集于一身


谈起小时候,於如桂记忆犹新,侃侃而谈:那时由于家境贫寒,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11岁时边上学边利用节假日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15岁就利用暑假卖冰棒挣钱贴补家用、攒学费,17岁年上“芦柴滩”割大柴挣钱。我尽管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但终究迫于生活压力,高中未毕业,便辍学回家务农,承担起家中顶梁柱的重任、历尽了生活与贫困的磨砺……

谈起参军参战军营岁月,他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情景中,据他介绍:1983年10月,19岁的於如桂应征入伍、走进绿色军营。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勤奋工作、勇于争先,多次受到通报表彰,被授予“遵纪爱民模范标兵”。1984年随部队奔赴前线,独立完成作战任务7次,在一一五战斗中,高烧39.5度的他为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被敌方炮弹掀起几米高,因伤致残,荣立二等功。

在艰苦创业中初显身手


1986年,於如桂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原金沟供销社工作。作为二等功臣、七级伤残军人的他,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深得领导器重。1989年,供销社系统经营形势严峻,考虑自身和家庭的缘故,於如桂决定放弃“铁饭碗”,选择下海经商。然而,那时的於如桂根本不具备任何创业条件,没有资金,没有人力资源,没有市场经验。为了解市场,於如桂不等不靠,上徐州、下扬州,到南京、跑镇江,风餐露宿,实地调研。东挪西借筹措了八百元钱,从小本生意做起,经常东奔西跑,饥一顿饱一顿,其中的辛酸苦辣只能自己品尝。

1992年,於如桂开始做化肥生意。他从厂家进了两千吨尿素,按每吨差价130元左右,可赚26万元。26万元,对于一个刚刚创业起步、梦想着在商海驰骋的伤残退役军人意味着什么。恰逢那年开春,县供销社从来安县购进的化肥尿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施过肥的麦田立刻出现了烧苗、死苗现象,农民损失惨重,急需一批优质化肥,才能保证抢种其它农作物。於如桂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将原定的两千吨化肥按原价转给供销社,分文不赚,还倒赔了5万元违约金。

1994年,於如桂被聘任江苏省粮食局下属宝应物资中心任法人代表。工作中,於如桂渐渐感觉到自己的业务水平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利用周末、假期,他参加河海大学、人民大学MBA学习和自修,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如海绵吸水般拼命吮吸着新知识的乳汁。


赴省城发展再创新辉煌


2002年6月於如桂在省城南京创办“南京爱邦钢铁有限公司”。成立初期,公司的大小事务都是他独自打理,大到资金、人才、市场,小到员工的吃饭、住宿,忙得他焦头烂额,平均每天睡眠只有三四个小时。天道酬勤。经过数年的艰辛打拼,吃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苦,尝过创业的酸甜苦辣,“爱邦钢铁”用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在钢材销售、户外广告传媒、农林开发、房产投资等众多领域崭露头角,企业先后被评为南钢钢材销售“十强企业”、江苏钢材营销企业五十强、全国百强钢材营销企业、中国钢材销售五十强企业;江苏省发展民营企业杰出贡献单位,中国民营企业百强创新先锋,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领军企业,中国100家最具潜力品牌企业,全国明星企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影响力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


回报社会彰显如桂品格


“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人在世须感恩,人要创造财富,更要以自己的力量为回报社会,乐为他人作力所能及的贡献。”创业之初,於如桂就立下这样的誓言。经过战争的洗礼和商场的磨练,一路走来,於如桂始终牢记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和部队与地方各级领导的培养。

199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淮河入江水道金湖大桥。那时的於如桂供职的省粮食局物资回收公司因政策性解体,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却仍想着为大桥建设尽微薄之力,于是他拿出了家中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筹了3000元捐到大桥筹建指挥部办公室。

“我先把这些捐上,等以后有钱了再捐。”於如桂倾尽所有,却还觉得捐得少了,直到接待他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讲的是爱心,不在捐的钱多少,再说你捐的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排全县第二名啦,我代表建桥指挥部,代表全县父老乡亲谢谢你!”这时的於如桂脸上泛着红晕,才开心地笑了。2009年和2012年,他履行了当初的诺言,慷慨解囊,为金湖二桥等路桥建设捐助40万元。

在老家金湖,於如桂的善行义举不计其数。金南镇河上建桥捐款10万,金沟古镇修建街道捐款10万,金沟改修道路捐款12万,家乡群众修建公益项目捐款50万,先后向灾区捐款300多万元,捐资助学200多万元……

他是南京大学MBA研究生校外导师、淮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导师和金湖县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名誉会长,义务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新生代企业家提供指导和咨询。他还组建“爱邦志愿者服务队”,出任“淮安市退役军人服务总队”总队长,积极为退役军人和社会长期提供各类援助服务,还捐资捐物赞助家乡退役军人运动会。

       

不辱使命履职尽责担当


2002年初,於如桂当选县政协委员。“不当荣誉委员,做好责任委员”是他一直坚持并身体力行的准则。不论工作多忙,每年的政协全会都能看见他的身影,每次会上,他都能拿出有份量的提案。他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政协委员履职渠道,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问题、百姓关心的公益事业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还就新生代企业发展和“我为家乡文明创建献一计”等工作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充分展现着一位民营企业家和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不辱使命,积极履职,连续12年被表彰为“优秀政协委员”。

多年来,於如桂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时刻关注乡村振兴。他积极响应县政协精准扶贫活动倡议,在他结对挂钩的金南镇缸庙村,一方面他动员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为该村提供帮助,给村级经济发展输血;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人脉和资源,积极牵线搭桥,为缸庙村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培植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几年的努力,缸庙村的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新的跨越,使乡村振兴取得了实效。


照顾战友兑现生死约定


於如桂有10位同乡战友牺牲在战场,从1988年开始,即使事情在忙,无论身在何方,他坚持每年到烈士陵园祭奠牺牲战友。最难能可贵的是,为兑现当年在战场上相约的“谁活着,就要为牺牲的战友代为尽孝”的庄严承诺,35年从未中断为烈士父母尽孝。每年他都拿出30万专项经费慰问烈士亲属,协助烈士亲属就业,回老家探望烈士父母。他说:“我的战友们为国牺牲,我就要替他们尽孝,照顾好年迈的父母,我就是他们的‘儿子’”。

对需要帮助的战友,於如桂都会伸出援手。吴如银和他是同乡又同年入伍,1984年又一同奔赴祖国西南边境参战。战斗中,吴如银右腿股骨头被炸碎,造成三等甲级伤残。退伍后,吴如银被分配到金沟供销社工作,疾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得知战友生活困难后,於如桂时常去他家探望,每次都要留些钱,作为吴家的生活补贴。特别是吴如银下岗后,於如桂成了吴家的常客,一边劝解开导战反放眼长远,一边在生活上关心资助,使吴如银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於如桂还花了5万多元,购买了当时最先进、又操作简便的数字洗车设备送给吴如银,帮他开了一间洗车店。后来吴如银不幸得了癌症,他前后花了40余万元。吴如银去世后,於如桂帮助他的儿子安排工作,后来还出资帮他学厨师开饭店。有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战友,扛过家具做过保安,最后走投无路卖血求生。於如桂得知后,亲自到北京把战友接回来安排在自己身边5年,给他安排工作,并负担他的生活开支。


捐资助学情系困难学子


2005年,於如桂先后3次捐资数百万元用于南大新建教室,南大把新建的EMBA教室命名为“爱邦厅”,并标注“於如桂赠”。2007至2010年,他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青少年教学图书。2014年,於如桂他先后捐资50万元用于革命老区的江西吉水余秋里红军小学改造。

除了向学校和慈善机构捐款外,他还定向结对贫困学生。2005年,於如桂听说天长市汊涧镇的一位考上南师大的学生家庭困难,他主动承担起该生的生活费和学费8万元。2008年,他在报纸上看见南京六合区原八百桥镇一位准大学生的求助信息,前后捐助6万元,帮助其顺利读完大学。2012年,於如桂资助泗阳县贫困大学生2万元,2016年他又向盐城阜宁留守儿童捐资4万元……近20年来,他先后与100余名困难学生结对,承担他们的生活费、学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关注抗彰显一片真情


2020年初,武汉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并波及各地实行严防严控。面对疫情,於如桂即时出手,展现出一名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时代风范。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走上街头、社区,当起了志愿服务者。当得知家乡金湖在全力抗击疫情时,在第一时间向县慈善总会捐款3.6万元,支援家乡联防联控。当得知疫情期间牛奶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的时,他亲自前往“南京金阳光乳业有限公司”,定制200箱价值5万元的高品质牛奶,安排专车从南京送回家乡慰问抗疫一线人员。对本县驰援武汉的9名医务人员及家属,他送去价值1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向县人民医院捐赠2万元;向县委组织部上交特殊党费5万元;向南京市慈善总会、古田学习班、南大同学会等多地组织捐款捐物12万多元……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於如桂仅个人捐赠款物已达60多万元。2021年,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金湖交通卡口查验工作人员送上42000元慰问金,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缴纳10万元特殊党费,为支援河南抗洪救灾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为援助南京疫情防控工作向南京市慈善总会、爱德基金会捐款5万元……

今年疫情再次反弹,出现了多点散发且日益严重的态势。疫情再次牵动了他的心,并快速作出反应。4月4日下午,在无法亲自回乡的情况下,委托家乡的战友一次性向家乡金南镇捐赠6万元慰问金,及价值5万元的防疫慰问品,代为看望慰问坚守一线抗疫人员,表达自己的一份厂心意。於如桂还专们致电镇主要领导:在当前严峻形势下,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希望通过慰问的方式,对一线防控人员表示感谢,以此,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与此同时,今年三月份以来,还先后向交通、公安等卡口值勤部门,以及所在南京市区捐款及防疫物资近20多万元。

人品如桂美名天下


30多年来,於如桂艰苦创业、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已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20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体1000万元以上。於如桂以自己的创业与奉献,彰显了精彩人生,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和政协委员的担当。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他先后荣获成长苏商五十强、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中国诚信企业家、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典范、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中国和谐社会杰出企业家、长三角杰出青商、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中国建设行业百名管理英才、全球华商百业十大领军人物、全国明星企业家、创业南京十大经济风云人物、CCTV中国影响力企业家、南京市十大青商公益奖、南京新经济十大领军人物、淮安市优秀退伍军人、淮安市富民增收创业标兵、江苏省首届百名退役军人创业标兵、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金湖建县60年先进人物、金湖好人、淮安市新时代好人、江苏好人榜、金湖县优秀政协委员、淮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2020抗疫榜样人物、淮安市道德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淮安市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金湖县首届最美拥军人、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淮安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等殊荣。

他的事迹被《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新华日报》、《中华儿女》、《中华英才》、《苏商》、《风流一代》、《绿色军营》等报刊杂志和省市钢铁商会、南大EMBA校友会会刊多次报道,入编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典范----《江苏省先进集体、先进模范人物荣誉档案文献读本》、《走进中国百名军旅企业家》、《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奋斗史》等书,创业事迹入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城出版主编的《中国复转军人创业纪实》在全国全军推广。

於如桂的先进事迹在家乡也是众人皆知,《淮安日报》、《淮安文史》《金湖快报》、金湖论坛、金湖政府网、金湖文明网、视听金湖等多家媒体都先后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江苏金湖县政协:王新葆)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清华版《山海经》图书数字藏品,力促元宇宙文化建设再上台阶
下一篇:西藏银保监局召开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推进会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