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阳春三月,早已是草萌柳绿,杏花几朵,和煦的阳光夹杂着春的气息,催促着人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忙碌在这个播种的季节。
而今年,在沂南县双堠镇南龙口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春天像是迟到了一般,柳梢上的那点鹅黄,迟迟不敢吐绿,山上的小溪断流,干涸了池塘,往日葱茏的树木,失去了原有的翠绿,路边的小草无精打采地冒出几个芽,像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仰望着这个春天,企盼着一场甘霖。
自去年以来的持续干旱,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对于怎样春播春种,一筹莫展。
“省派第一书记开始行动了”,村民对“第一书记”刘嘉胤充满了期待。
去年十月份,省烟草局刘嘉胤被上级派驻到了这里任“第一书记”。看到村民的困难和期盼,他记在了心里……
在南龙口村“两委”班子会议上,“两委”成员正热烈地讨论着今年村里怎样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我们村要借助镇里组织推进退林还耕这一契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把解决村民急难问题、让村民增收和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刘嘉胤书记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说,“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要尊重村民种植意愿,使村民尽快走上致富的路子”。“刘书记,很多村民反映,种杨树每年每亩最多四五百块钱的收益,想把村南的杨树清理掉,种些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听说种烤烟收益不错,前阶段很多烤烟种植大户到咱们村打听有没有成片的土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淑江、专职委员刘佃娟分别对刘嘉胤书记说。“咱们村也有好几户听说种烤烟价格稳定,收益还高,也想种,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咱们村杨树清理后要种烤烟也得让咱们村的人来种”,“两委”成员纷纷建言献策。“要种烤烟,浇水怎么办?”支部书记刘淑江扔出关键一句,“咱们只有一个水库,往年都是自流灌溉,清理杨树后发展这么大的面积的烤烟肯定有浇不到的地方,涉及管网架设资金得怎么解决?”刘嘉胤书记看了看大家,坚定地说:“既然群众有呼声,咱们就得有回应”,“大家有发展烤烟的决心和信心,水的问题我来协调解决”。
大力发展高价值的烤烟种植产业,方向就这么定下来了,推进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发展烤烟产业,咱们村都几十年没种过烤烟了,没有管理经验”。“我们有烟站,有专业的烟叶技术指导人员”刘嘉胤书记说。
在杨树清理过程中,有部分村民不理解,挖树桩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谁来挖?自己还是集体往外发包?承包费每年多少钱?也有个别村民舍不得土地承包,想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花生榨油。面对村民的疑惑和不解,刘嘉胤书记带领“两委”班子印发了“明白纸”,划分了网格,分片包干,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解疑答惑。村党支部领办烤烟种植合作社,集体统一组织发包,承包费不低于800元,由村集体统一组织挖树桩,土地集中深翻,不收村民一分钱。针对个别村民想种其它作物的想法,就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吃上“定心丸”。
时不我待,说干就干。三月中旬,南龙口村村南的土地上,机器轰鸣,十几台油锯、近二十台挖掘机夜以继日地挖桩、深翻土地,压茬施工,七百余亩杨树被清理掉,运输木材的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为保证树桩挖掘和土地深翻质量,刘嘉胤书记每块地都要去亲自查看,每块地都要去亲自测量,确保树桩挖的干净,土壤深翻达到深土层。有部分地块因为土壤墒情差,深翻后的坷垃个个有拳头大,无法破碎,刘嘉胤书记就多方联系专业粉碎和筛土机械,逐块地进行整理。
土地整理完了,烤烟由谁来种是关键。村里的村民议论起来,这个“第一书记”行,工作有思路,有想法,能干实事儿,每天起早贪黑,身上总是带着尘土,工作没有架子,整天就知道忙活在地里,到时候咱们得承包一块地种烤烟去。村民的种烟热情起来了,思想进一步向村党支部发展思路靠拢,这个村实现了二十年来种植烤烟从零到五百亩的突破性发展。
四月上旬的一个中午,为烤烟发展忙碌于田间地头两个多月的刘嘉胤书记和当地烟站负责人查看完王田叶地块的土地整理情况后,返回村办公室,脱下外套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突然愣住了,“杨站长,你看看我的外套怎么了,是弄上泥水了还是弄上难洗的东西了?”,刘嘉胤书记望着自己的外套疑惑地问道。走到刘书记跟前,烟站负责人看着他黑色的外套因久经风吹日晒,已经从原先的黑色渐变成了褐色的斑驳,笑着说:“刘书记,您的衣服是由于长时间户外工作晒得褪了颜色。”“啊?不会吧,这件衣服可是我不久前才买的”,刘书记仍旧不解地打量着自己的外套。烟站负责人又看了看他晒得黝黑的脸庞,知道生活在省城的刘书记,初到农村、又经常工作在田间地头,大抵是没有见识过农村的春风和日晒能够斑驳一个单纯的颜色。
四月二十七日,烤烟栽到地里了,刘嘉胤书记又多了一件挂心事。“杨站长,我们村新发展的种烟户,都是没有经验的新手,你得重点靠一靠,勤指导啊”,刘嘉胤书记对烟站负责人说,“刘书记您放心,我一定重点靠上,让他们管好、烤好,实现好收益,长远发展”,烟站负责人说。
从此以后,烟田里除了劳作的烟农和务工人员,每天又多出了三个身影——刘嘉胤书记、烟站负责人和技术员。
种植烤烟离不开水利配套。面对干旱的自然条件,500亩烟苗眼巴巴地瞅着远远的水库却浇不上水,按需供水的短板成了制约烟株生长的大问题。刘嘉胤书记不等不靠,与烟站一同规划设计,协调县烟草公司打深水井2眼,架设管网、购买水泵、水带3000余米,一举解决了烟农的急难愁盼问题。
漫山烟叶无穷尽,一派繁忙采烤中。刘嘉胤书记为解决新手不会烘烤和不出远门就能烘烤的问题,联系当地烘烤能手驻炉烘烤,协调添置10座烤房,为烟农解决了后顾之忧。当烟农打开烤房,看到一座座的“满屋黄”和金灿灿的烟叶时,丰收的希望溢于言表,笑逐颜开。
付出总有收获。南龙口村新发展的烟农,均取得了不错的收成。其中,烟农王田业种植烤烟80亩,纯收入超出了他的预期,在谈到明年的发展意向时,信心满怀地说:“有第一书记做后盾,有烟站的技术指导,我今年也有种植和管理经验了,明年怎么也得种上200亩!”烟农李洪良说“我虽然赚的比王田业少,是我自己没有完全落实烟站技术指导的原因,但还是比种其它作物效益高不少,明年在技术上我一定听烟站的话,还是少不了100亩”。村民刘树祥说:“看着我们村几个种植户效益都很好,明年我也种上50亩。”“看我们村村民今年卖烟收入这么高、热情这么高,明年发展更多面积不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刘淑江笑眯眯地说。
产业转型初见成效,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刘嘉胤书记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邀请县规划设计部门,对南龙口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新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已完成主体框架,春节前村民办事即将有“新家”;全村5000米的污水管道铺设和治理工程已经完工,彻底告别了以往街道污水横流、村民出行不便的生活;河道治理、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一条宽敞的柏油路由北向南,通往美好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南龙口村将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每件事情都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刘嘉胤书记一心为民的朴实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刘书记虽然脸晒黑了、衣服褪了色,可他还是扎扎实实落实了上级党组织的重托”,专职委员刘佃娟说。
作为从省城机关到农村驻点的“第一书记”,刘嘉胤书记牢记初心使命,在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始终把乡村振兴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经积极协调,投资260余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已经启动,入冬前将完成覆盖1300余亩的农田灌溉水网、2.7公里的生产路面硬化、2座生产桥涵以及农田输配电工程等配套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长远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四川坤弘律师事务所与四川法治报成功续签法律顾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