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可爱的劳动者,他们在春天种下青绿,初秋收获金黄,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有一群人,他们专注烟农需求,时刻守护烟农的金色希望,他们是烟叶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
他是沂蒙烟区的一名普通烟叶工作者,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特别是调整到烟叶生产岗位后,他行走在烟田里、蹲守在烤房边、忙碌于收购线,两脚沾满烟田的泥土、双肩托起科技种烟的责任,一心想着烟农的利益……
他的名字叫金立权,是一位70后,一名烟叶生产一线的老兵,熟悉他的同事和烟农都亲切地称他为“金烟叶”。
他坚守在烟叶工作的基层,用他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的价值,用最淳朴的行动诠释着对烟叶工作的热爱,用最真挚的感情为烟农的希望尽心尽力,用他朴实的性格、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以及雷厉风行、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品质,赢得了烟农的信任、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满意。
立足岗位发力
2011年4月,因工作需要,金立权调整到烟叶生产工作岗位。刚加入烟叶生产队伍,他便迅速进入角色,为了解决一些生产和服务上的问题,他带领科室人员驻站工作,针对烟农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等工作,从实际出发为烟农答疑解惑,帮助烟农解决实际问题。
2012年至今,每年烟叶生产之初,他总是带领科室人员,逐个站点召开由烟站人员、预检员、烟农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如何收好烟,怎么管理,怎么考核,对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工作标准、每一个考核细则进行充分讨论,在工作中将烟农利益放在首位,为烟农增收不断改进提升工作措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为了适应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需求,保障烟叶生产工作提质增效,闲不住的金立权结合自己数年来的工作经验又想起了一个“金点子”,创新形成了“烟叶十步工作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作为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展示。
“今年,我们要通过努力,围绕优化作文章,彻底解决在品种、施肥、供水、管理等方面制约烟叶发展的瓶颈!”犟劲上来的金立权又为自己定下了今年的努力目标。
在创新中提升
走上烟叶工作岗位以来,金立权深知自己所懂的知识与其他“老烟叶”有很大差距,为提升水平,他始终保持诚恳的学习态度,在工作之余,把闲暇时间都用在了烟田边、烤房旁的生产收购知识学习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全面掌握了从事烟叶工作的知识,服务烟农才更有底气。”敢啃硬骨头的钻劲在他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质量,帮助烟农提质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他提出“坚持生态决定特色、风格决定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悬空水培”托管育苗新方式,在全县大范围进行推广,并承担淄博、沂水、莒南、临沭、郯城等5地的托管育苗任务。
图为金立权(左一)在育苗棚查看烟苗长势
近年来,爱钻研的“金烟叶”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了“双垄凹凸技术”及“悬空水培”育苗技术,并创新发明了“一种烤烟悬空苗床专用剪叶机”“一种定量浇水式水造井窖设备”……
在他的带动下,烟叶生产队伍上下“重创新、爱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奉献中前行
如果你问金立权“现在社会上流行啥?”他可能回答不上来,但如果你问他“现在烟叶工作重点都应该干啥?”他却能如数家珍。大家都知道,在单位办公楼上很难看到他的人影,用他的话说,“烟田就是烟叶生产的‘主战场’”。
图为金立权到烟田查看雨后烟叶长势
有人说他“傻”,什么事都要亲自干,他总是笑一笑什么都不解释,其实别人不知道,他是宁愿自己累好让别人轻松一些。
父母退休后回老家安度晚年,由于忙于工作,他经常抽不出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最长的一次长达半年之久,每次隔着电话,听着母亲让他回家看看的催促,他的回答都是“忙过这阵子,就会回去的。”“这个孩子,就知道工作!”母亲心疼地说。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多么希望每天陪在年迈的父母身边。
2015年5月,他的父亲病重,但当时正值烟叶移栽,也是兰陵全面推行井窖式移栽的关键时期,因为工作他错过了陪伴父亲的最后时光,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这些年,在他的字典里,很难找到年假、周末、节日这些词,最多的是他笔记本上记录的:烟站的物资哪天进行盘点、这个月的工作考核哪天进行、育苗准备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下个月的烟农大培训要怎么准备等一件件要尽快做的事……
“没有烟农就没有我们。”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伴着金立权走过了这13个春夏秋冬。扎根基层,服务烟农,在这块沃土上默默耕耘着。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炙热的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烟草人热情而又执着的心。
推广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情系烟农办实事 用心服务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