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湖南长沙浏阳市官渡镇: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2023-03-08 来源:永州新闻网

人勤春来早,处处耕耘忙。在长沙浏阳市官渡镇新云山村,一说起女烟农,大家首先就想到陈玉兰;一说起“女强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陈玉兰。自2009年开始种植烤烟的她,爱学习、肯钻研,逐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摇身变为依靠科技种烟的新农人,她通过“智慧”种烟、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开飞机”、当机手,一人玩转40套农机

陈玉兰在操控无人机作业

  站在烤烟田边,陈玉兰打开手机软件,无人机缓慢升空,开始在烟田里喷洒芽前除草剂。

  “这是通过烟草补贴购买的无人机,可以全自动飞行,而且能够准确避开障碍物。不用10分钟,就能完成10亩烟田的喷洒作业。”陈玉兰一边熟练操控无人机,一边介绍道。

  2009年,为照顾家庭,她从广东一家工厂回乡。那时的她不曾想到,自己会与烤烟“结缘”,逐步成为当地有名的女烟农和农机手。

  “当时的想法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进行一番对比后,发现种植烤烟的经济效益更高、而且风险更小。”回乡后,陈玉兰和丈夫瞿俊志从种十多亩烤烟起步,“那时尽管累,但是通过种烤烟,也攒下了一点钱。”陈玉兰清晰地记得,第一台农机是2010年花5.5万元买的耕田机,虽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她心里却非常欢喜。

  “迫不及待地就开着耕田机去翻耕,结果却将地翻得坑坑洼洼。”看着陈玉兰的窘状,瞿俊志又笑又气,决定和她一起钻研农机操控技术,首先自己学会了、练熟了,再手把手地教她使用。“现在她也是持证上岗的农机手了,拖拉机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证……这些证都考了。”

  从收割机、插秧机,到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再到无人机,农机操作的十八般“武艺”,陈玉兰都不在话下,从农机驾驶的“小白”到行家里手,陈玉兰决定发挥自己的优势,联合附近的农机手一起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任“掌门人”,“搭帮烟草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好政策,我们购置农机最多可以享受40%的累加补贴。如今,我们合作社拥有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拖拉机、无人机等各式农机40多套,这些我都会开。”

  懂技术、会管理,一手“掌管”百亩烟田

陈玉兰在育苗棚查看烟苗

  “施肥、起垄、盖膜是烤烟生产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看着已经完成施肥、起垄、准备盖膜的烤烟田,陈玉兰不住地提醒工人,在盖膜之前,一定要把肥料和土壤充分拌匀,把垄体修整后再盖膜,“只有垄体饱满,肥料均匀,才有利于烟株根系生长。”

  尽管以前没种过烤烟,但是陈玉兰好学、肯学,除了积极参加烟草站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她还经常向附近的烟农取经,“每次学习回来,我都感觉自己也会有一股冲劲,要努力去做得更好。”正是凭着一股要强的劲头,陈玉兰的种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年,我和老公商量,决定把面积发展到140亩。”

  持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来源于机械化的“加持”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管理管理,管好才能理好,管理的不能只在前面闷着头干,要常在后面看,你一只手干,后面十只手闲,你说哪个划算?”陈玉兰快人快语。为了提升烟叶质量与效益,陈玉兰十分注重对工人的分工、检查、指导等,“只要分好工,收工后跟上检查,没有管不好的烟田。”

  “采下金叶种水稻,谷似黄金粒粒香。”这两年,陈玉兰积极响应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对烤烟田全面实行“烟稻轮作”,同时,大力发展双季稻种植,“去年,我种了900多亩双季稻,300多亩一季稻。有了科技助力,比当初两个人种十来亩地,还要轻松不少。”

  靠着勤劳的双手,陈玉兰编织着自己的致富梦。不仅如此,她还带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在采摘、烘烤的农忙时节,陈玉兰就请受过培训的村民帮工,为他们提供务工岗位,帮他们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去年一年,开出的工资就有45万元。”

  “这些年,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从资金补贴到土地流转、再到农机购置,都有相应的政策,我们也要更加努力。”陈玉兰表示,接下来,她将团结周边的种烟大户、种粮大户一起,加强辐射带动能力,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中大展身手。(邱伏龙)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两会代表建议提升工业供应链协同效率 服务制造业降本增效
下一篇:全棉时代:一朵棉花的理想主义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