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河南济源:“80后”烟农的成长路

2023-03-16 来源:永州新闻网

“涨价了、涨价了,今年烟叶价格又涨了……”2023年宣传烟叶收购价格上涨的广播声不断在山间村落里回响,循声远眺,只见一辆宣传车进村入巷,缓缓驶进了杨木洼村,最终停靠在武满意的门前。今天,下冶烟站要在这里召开烟农座谈会,为什么特意选择在这户烟农家中呢?

武满意是一名典型“80后”,也是一名“烟二代”,他的父亲是济源最早种植烟叶的烟农。2001年,年仅21岁的武满意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种烟的“接力棒”,自此与烟结“缘”,在漫长的20余载里,始终与田为伍,与烟为伴,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10余亩增加到如今的50余亩。为什么他家的烟叶面积越种越多呢?这中间有着许多可以说道的故事。

武满意家里召开杨木洼村烟农座谈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钱包鼓自苦干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烟叶是很多济源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种烟成了每个烟农的“致富经”。尽管种烟要经历烟苗移栽、中耕除草、成熟采收、编竿装炕、烘烤分级等一系列忙碌的劳作,但是,只要肯干实干苦干,种烟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可要从一个打下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老烟农”,武满意的“致富路”走得并不顺畅。

武满意讲述道,最初几年,由于经验欠缺,种烟收益不乐观,让他起了外出打工的心思,虽然工地的日子同样辛苦,早出晚归、头顶烈日,所幸也学得了不少东西,也有了一点积蓄。随着孩子的出生长大,妻子的日益思念,他的心又飘回到了农村的家中,为了更好照顾家庭以及陪伴孩子,时隔几年后的他再次“拾起”了烟叶种植,此时的他心中仍有着几分忐忑,自己还能将烟叶种好吗?但是在烟站技术员的热心帮助下,他很快建立了信心。由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烟站人员跟踪指导,加上年轻人舍得投入,在当年就有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武满意头顶烈日使用生物菌剂灌根防治烟草根茎病害

与时俱进闯新路,解放思想谋致富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武满意琢磨起了如何提高烟叶种植效率的方法。购置三轮车、拖拉机、微耕机、挖机等农用机械,提高工作效率。他凭借着对机械的“钻劲儿”开始了机器的升级改造,同时还将传统的手动烟叶打捆设备改成了半机械打捆,节约了烟叶打包时间,解决了“烟叶大户”打包难的问题。

“焦站长,咱公司能不能弄几台无人机,我看网上大规模种植都是用无人机打药,效率真高,我种的面积大了,打药费劲儿不说,耗时间还长”

“你这想法很好,咱公司今年也准备搞一个试点,但肯定是用不过来,你有条件可以弄一台小一点的尝试一下,到时候申请一下政府补贴,能节省一笔费用”,焦站长笑着说道。武满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年轻烟农,他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固定在“一亩三分地”上,他努力汲取着其他地方的种植经验,想方设法让烟叶种植更加省工省心,效益更加突出。

武满意操作升级改造农机进行机耕

种烟走上致富路,勤劳浇出幸福花

都说父母将最好的留给孩子,武满意在孩子的培养上非常舍得下功夫,从小就培养孩子拉二胡,费用从最开始的几千元再到万把元,支撑他投入的收入来源正是这些年不断积攒的烟叶收益。去年孩子考上了郑州本科院校,家中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他常说,因为种烟,他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教育,也陪在了父母、妻子身边,他觉得这就是幸福。

二十余载种烟路,武满意潜心种植,不断深耕。他请烟叶技术员当“参谋”、出“点子”,按照烟草栽培技术方案,技术员教的方式方法种烟,走上了科学种烟、勤劳致富的道路,也成为济源市下冶镇远近闻名的种烟大户、职业烟农。他说:“既然选择种烟就要种好,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够了。”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武满意,始终奔赴在烟叶种植的前沿道路上,在“涨价了、涨价了,今年烟叶价格又涨了……”声声入耳的广播声中,夫妇俩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也更加憧憬。(翟志杰)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3·15报道| 嘉联支付:守护消费权益 提振消费信心
下一篇:把好食品安全关,龙大美食以优良品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