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丝雨轻叩窗扉,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一阵清凉的微风,伴随着点点雨珠迎面扑来,瞬时,精神为之一振,困顿的神情一扫而去,不知是雨里的风,还是风里的雨,令人心旷神怡,在初春中,虽不似冬日萧瑟,但依然寒意微微。
向着暗夜茫茫的窗外望去,在路灯的映衬下,如丝如缕的细雨,斜斜密密地织在空中,雨点轻轻落在房顶,敲击着屋面,穿行在树梢间,滋润着干渴的大地,沁润出泥土的清香…… 春天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季节,在他们的笔下,春天被描摹得如诗如画,似真似梦。春临之际,最适合执一杯香茗,捧一册诗书,倚窗而望,直面窗外的大好春光,细细品读春天的古诗,尽享诗之韵、春之美,诗韵春天。
春之美,在于色。“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的笔下,春天是最适合外出踏青时节。点染万物、催发生机的春风一拂过,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缤纷的色彩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春之美,在于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孟浩然的心里,春天最迷人之处在那处处啼鸟和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啁啾起落,远近应和,给人置身山林道上,飞鸟应接不暇之感。而春风春雨,纷纷洒洒,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
春之美,在于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杜甫的《绝句》里,春天惠风和畅,花木萌动,风中带着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道,还有百花的芳香,细嗅之下,一种沁人心脾、润人肌肤的舒畅贯穿全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你吸进了胸腔中。
春之美,在于味。春天是一个适合咀嚼的季节。“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黄庭坚以为,如果春天有味道,那一定是春笋的味道。因为立春后破土而出的笋子,笋体丰腴,白玉无瑕,肉质脆嫩,清香鲜美,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令人食之畅爽,因而有“菜王”之美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则深爱荠菜,称它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贬官外放时,旱情严重,种菜不生,苏轼和乡邻们去麦田边挖起了荠菜,他用荠菜、黄豆和粳米一起煮粥,称为东坡羹,夸它“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春之美,在于触。春风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两句诗也同样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这种天气,多适合放风筝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瞧,乡间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了,归去途中,他们沐浴着金色的霞光,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风筝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扶摇直上,一路撒下了多少欢声笑语。
当我们循着诗人的脚步,迈进春天时,会发觉,春天一幅画不尽的山河图,是一首写不尽的人间诗。(张昌胜)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宁夏区局组织开展新版专卖执法检查证件及徽章换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