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市场主体的“氧气”。“土质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作为北京营商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地,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海淀区逐渐成长为全国股权投资业者活动最密集、最活跃,投资标的最具价值的区域。海淀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3.1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征集谋划专项支持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约293亿元,全区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中亿元以上项目170个。五年奋进,海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五年探索,海淀实现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放管服”改革深化 项目审批“提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敢于投资的动力。近年来,海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不断加快项目的落地实施。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永丰基地的幸福里·润园项目由北京毓锦置业负责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36万平方米,作为北京市集中供地的商品住宅项目,在项目立项和相关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中,项目方真切地感受到了海淀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高效。“拿地后,区发改委靠前指导,第一时间给我们做了系统全面的咨询指导,在政策梳理、流程办理等方面给予我们充分的解答及帮助。”项目开发负责人白海玉表示,在事项办理过程中,区发改委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和线上办理服务,让‘数据多走路、我们少跑腿’,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也积极帮助开发商对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永丰产业基地幸福里·润园项目)
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区发改委以承诺制等方式受理项目申报,助力项目单位以最短时间取得立项,以推动2021年第二批集中供地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落地入住,持续改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住房条件、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实现职住平衡,促进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
233个重点项目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正在建设的地铁27号线(昌平线南延)学清路站西侧,施工围挡围出一大片空场,这里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海淀区学院路科技园东升园,是海淀区2022年233个重点项目之一。学院路科技园东升园占地3.5万平方米,园区总建筑面积约23.61万平方米,共有5栋教育科研楼,绿化率16%,停车位有860多个。园区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将会对周边产业的融合、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以及交通的连接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路科技园东升园将与地铁27号线(昌平线南延)学清路站进行“轨道微中心一体化”建设,通过下沉广场的形式共同形成一个双面的配套功能空间,营造舒适的“15分钟生活圈”及城市活力中心。
(学院路科技园东升园效果图)
2022年海淀区共安排了233个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涉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43项,中关村科学城地区19项,三山五园地区12项,保障房、商品房及基础设施项目69项,园林、水务、教育等其他政府投资项目88项,还有2项是设备购置及入驻园区产业推进打包项目。
据悉,海淀区纳入2022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的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527.76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14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81.6%。同时,海淀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22年正在实施十余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可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0000个。
“加速度”建设全球投资中心
作为全国股权投资活动最密集、最活跃,投资标的最具价值的区域,海淀正加速建设全球创业投资中心。为加速股权投资机构聚集,入驻北京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的股权投资机构将享受集中注册、投资奖励、房租补助、一次性注册资金补助等多种配套支持。其中,对入驻北京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的基金注册在海淀,且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以上的)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一次性注册资金补助;对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在海淀管理的基金规模1亿元人民币以上),投资于海淀区的2个以上企业后,给予连续三年房租补贴,三年补贴比例分别为50%、30%、20%。
“在龙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获得了中央资本、地方资本、社会资本、公众资本的资本‘接力棒’式支持。”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介绍,在经过十多年的长跑后,这家总部位于海淀区的国产CPU(中央处理器)企业,目前已经系统掌握了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CPU性能逼近国际市场主流水平。在其背后,产业资金与股权投资的助推作用不容忽视。
(龙芯3C5000芯片)
未来,海淀区将加大投资项目挖潜和储备,持续保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用一批”的良性工作局面,稳定投资信心,多措并举服务企业,让市场主体释放新动能,努力打通阻碍发展的堵点、痛点,使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良田沃土”。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河南能源新疆龟兹矿业:完善配套设施 打造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