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选矸项目提前一天完成,矸石排出率90%以上,平均矸石带煤率3%,各项指标良好,调试运行一切正常......”
5月9日,新疆永宁煤化筛分楼现场传来一阵阵欢呼,看着大伙儿个个手舞足蹈,该矿机运队副队长宋加龙终于放下了始终紧绷着的弦,智能选矸项目的调试完成,标志着永宁煤化“手选矸”时代的结束,在这见证历史的时刻,宋加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4号开始停产检修,机运队负责安装智能选矸项目,15天时间完成安装调试。”
从机运队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作为临时负责人,宋加龙从现场测量、跟踪设计,到方案修改、施工组织,再到设备的安装、调试,一刻也不曾放松。
“刚好四月份赶上队长家里有事,另一位负责人退休离职,队里就只有3个副队长,既要负责井下正常的运输检修工作,又要完成地面一系列标准化的亮化、美化工程,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我的身上。”谈及当初项目建设初期的感受,宋加龙一边回忆,一边感慨说,“真是有压力才有动力,从来没想过项目能够顺利提前完成。”
从接到智能选矸项目任务的那一刻,宋加龙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智能选矸项目的建设,决不能拖后腿,影响公司整体的生产进度。
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单位交办的任务?
对此,宋加龙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先急后缓,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任务,将整个项目建设进度分解到每一天、每个班组,具体到每一个人上,为项目如期竣工打下了基础。
为将所有人员充分利用起来,宋加龙将参与项目建设的十三人安装队伍,分成三班,一日三班倒,钳工班负责管路的焊接、空压机的安装调试,电工班负责电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安装期间,宋加龙更是衣不解带始终紧盯在施工现场,往往在现场一盯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有时候夜里刚躺下,半夜只要有电话打进来,即使再累,宋加龙总会第一时间打起精神,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现场反映的问题,必要时也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由于工期紧张,在安装期间,宋加龙始终与职工同进同出,坚守在项目建设一线,半个月来没回过一次家,媳妇更是抱怨说有没有他这个人都没区别。
面对媳妇的抱怨,宋加龙笑着说;“媳妇抱怨,除了体谅更多的是心疼和不舍,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一切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只要项目早投产,就能早日解放职工的双手,这个项目意义非凡。”
在宋加龙的带领下,最终项目比计划提前一天完成安装调试,智能选矸项目投产以后,可减少岗位工6人,每年预计节省费用70万元左右,并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永宁煤化副总经理、副矿长(主持工作)张建英在项目总结大会上这样评价说:“智能选矸项目的顺利投产运行离不开全体队员的辛勤付出,更得益于宋加龙的科学谋划和现场的调配专盯,是项目建设真正的护航人,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看齐和学习的模范榜样。”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五粮液2022年度股东大会释放新信号:行稳致远“大国浓香”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