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以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2023-06-03 来源:永州新闻网

王新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传统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城市社会、城乡二元走向城乡融合的过程。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城镇化已处于下半场。县域既涵盖城镇,又涵盖乡村,是城乡联系最为紧密的空间区域,也是城镇化的短板和潜力所在。推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能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中呈现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因素,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县域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链接,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不同,农业的效率效益低于二三产业,进而带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县域城镇化的高质量推进,必然带来城乡产业分工体系的调整与优化,带来工商资本、人才、技术等向乡村的流动与扩散,带来乡村多元价值、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与提升,为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联农带农机制发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提供了可能和渠道。为筑牢城乡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石,首先,巩固提升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通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优质品牌农产品的供给更好匹配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持续提高乡村的生产价值;再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中后期,工业、城市的稀缺性显著下降,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日益凸显,在充分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基础上,以农业为起点,围绕“吃、住、购、游、学、养”等要素,丰富完善摘飘香瓜果、游四季花海、吃农家美食、住农居民宿、购农副产品、品乡村生活等农文旅产品体系,通过农业的“接二连三”发展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县域城镇化推动城乡服务均等,提升共同富裕品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要求和标志,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和路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向都市圈、向中心城市流动和集聚,究其原因,除了在就业、收入等方面有差距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梯度差。推进县域城镇化,不仅能够以县城和小城镇为重要节点,推动公共服务由城镇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能够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步伐,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以县域城镇化来提升城乡共同富裕品质,首先,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三个关键领域,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三个重点群体,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小城镇和乡村供给,公共服务设施向小城镇和乡村覆盖。其次,加强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与制度衔接,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制度政策保障。再次,探索设立县域城镇化专项基金,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三、县域城镇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激发共同富裕潜能

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要素流动的“偏好差”不断缩小。在县域内,城乡联系更为密切,县域城镇化更易于打通城乡循环不畅堵点,推动“人、地、钱”等生产要素注入乡村,盘活乡村要素资源,加快实现增产增收增效。要在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畅通城乡要素循环,首先,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随着县域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等化,城乡居民选择不同居住地点的自主性会被充分释放,在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安居的同时,也会有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资金、有意愿的市民下乡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之间的人才共享、双向流动机制。其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再次,县域城镇化促进乡村资源要素再定价的巨大升值空间更加凸显,进一步吸引信息、资金、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推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县域城镇化加快城乡治理协同,强化共同富裕支撑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对城乡的需求不同、偏好有别,这些需求和偏好让县域城镇化呈现出“子女教育”、“自我发展”、“隔代教养”、“婚姻推动”等多元趋向,让许多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日渐呈现“城乡两栖性”特征,居民在城乡之间的工作生活流动更加频繁,客观上要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同。一方面,县域城镇化带动乡村逐渐演变为新型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治理方式日益趋同,要求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增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保障乡村治理平稳有序转型、运行。另一方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一打造联通共享的“城乡大脑”系统,积极拓展智慧党建、文明创建、公共卫生、政务服务等多项应用场景,用“大数据+网格化”来实现城乡治理协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京东京造618开门红战报:智能家居产品热销,鹰眼A1智能门锁环比增长443%
下一篇:国肽生物联合起草的《畜禽骨肽加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