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合肥工业大学“旌彩故事·德以书之”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走进红色龙川

2023-07-12 来源:咸宁新闻网

因为曾经在徽水河畔为宣城银行业协会主讲金融大讲堂的缘故,看到徽水河中倒映的蓝天白云,便萌生了组队赴旌德调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想法,于是便有了“旌彩故事·德以书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组队。团队的组建,是团队指导老师念念不忘服务社会、悉心关注人才培养的回响。

当获悉“旌彩故事·德以书之”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是旌德时,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一位资深教授就极力推荐中共皖南第一个党支部;当获悉团队要赴皖南学习伟大的建党精神时,宣城校区团委书记徐姗姗进一步推荐了坐落于版书乡的王家庄皖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声称学校老书记孙宗溶(1953.8~1962.7期间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曾在王家庄黄高峰进行过革命斗争……推荐参观中共皖南第一个党支部,是工大老师念念不忘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响;瞻仰王家庄皖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实地学习孙宗溶书记的革命事迹,是合肥工业大学念念不忘培养大学生爱校荣校情怀的回响。

在到中共皖南第一党支部踩点的头天下午,笔者还有幸与“传承红色基因•助推基层治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不期而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邂逅,是合肥工业大学师生念念不忘汲取力量奋斗向未来的回响。

为什么中共皖南第一个党支部会诞生在旌德县版书乡呢?为什么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①会保存有一尊共产国际赠送的马克思银像呢?在三都农民补习学校,团队师生有幸聆听到了旌德县委党校教师刘希娴的微党课,原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派任弼时、肖劲光等赴共产国际创办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当时学员都想得到马克思遗像带回国作纪念。共产国际从善如流,设计铸造10尊马克思半身银像赠给各国共产党,其中第六号银像由肖劲光于1924年带回国内,并交给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的刘少奇。1925年工人俱乐部遭当局封闭,秘书梅大栋(旌德县三都梅村人,今版书乡龙川村)受托保管银像,历经万险把银像安全带回自己的家乡。返乡后,梅大栋效法安源经验,创办了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并建立了党支部,这就是安徽境内长江以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从而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共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是梅大栋等共产党员念念不忘宣传马克思真理、点燃皖南革命星星之火的回响。

梅大栋的胞弟梅大梁(1909~1928)追随哥哥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动农民革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于1928年11月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19岁的梅大梁英勇就义,是对哥哥梅大栋带领父老乡亲推翻“三座大山”信念的回响。19岁,是团队本科生的总体年龄,革命先烈梅大梁19岁就义无反顾献身革命,我们大学生有什么理由抱怨小暑大暑时节的上蒸下煮呢?革命先烈梅大梁19岁就义无反顾献身革命,我们大学生有什么理由摆烂躺平,还不好好珍惜寸金寸光阴呢?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旌德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关心支持;宣城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方留与旌德县副县长谢浩共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校区领导冒酷暑战高温亲赴一线慰问团队师生,瞻仰中共皖南第一个党支部,听取微党课,这是合肥工业大学念念不忘建党精神培致力养好新时代接班人的回响。

尽管皖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因修缮暂时封馆,“旌彩故事·德以书之”团队暂时不好赴黄高峰实地体验孙宗溶书记当年奋斗过的革命环境,实地学习老一代合肥工大人的奋斗精神,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旌彩故事·德以书之”团队定会有攀登黄高峰寻访孙宗溶书记革命之旅的图片和文字。

备注①:“都”之名始于元代,是县以下的地方基层组织,相当于“乡”。旌德县三都,其实就是旌德县第三个乡,据说旌德曾有廿二都(22个乡)。

文/ 孙超平; 图/ 夏勤 林晨曦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天庆公司抓住“重点”确保安全度夏
下一篇:CPT Markets市场分析:美元是否强弩之末! 黄金行情充满想象空间!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