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须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夏日正盛,万物丰盈的7月14日,师德师风培训继续在南和区宋璟学校开展,全区200多名老师参加了培训。
上午是梁宝新院长的讲座《践行师德修养,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梁宝新,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原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讲师,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定专家、河北省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专家组成员、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三项国家级课题获奖,在省级以上多个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尤其是在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班主任、校长等培训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梁院长从道德、职业道德谈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
教师的重要性,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下午是柴素芳教授的讲座《提升教师幸福力,增强职业幸福感》。柴素芳,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河北省高校马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研究幸福观教育和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等问题。近年来,主持国家课题思政课专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各1项,主持教育部课题6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等专著、教材5部。
柴教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讲座内容:提升认知幸福的能力、提升创造幸福的能力、提升感悟幸福的能力、提升传递幸福的能力。
教师职业幸福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具有教育性、精神性、无限性、无私性。教师的劳动创造性,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发展来体现的。包括:更新教学方法和载体,丰富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及产出教研成果,由此而产生的愉悦感、 价值感及幸福。
知无涯,学无境。参加师德师风培训,老师们收获了知识,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自己。
(通讯员 刘学格)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万人联欢 首届终南山艺术季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