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都昌县鸣山乡:和而共鸣 党建引领产业链品牌高质量发展

2023-07-20 来源:极目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鸣山乡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优先、绿色发展、团结实干、快速崛起”发展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大胆地走出去抓招商、引项目、促落地,因地制宜地不断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鸣山乡“和而共鸣”靠什么“鸣”?

一靠天时。2021年,中央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鸣山乡这届党委班子正是在2021年换届,“一班人”深刻领悟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深耕茶产业,结合林绿、茶香、水静等资源禀赋,筹划规划了建设茶旅小镇发展战略。这是推进“和而共鸣”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靠地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鸣山乡地处都昌县东北部,位于九江和景德镇之间,到九江、景德镇均为一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土地68.4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近90%,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壤多为酸性壤土,肥力适中,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这是我们敢于进行“和而共鸣”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三靠人和。“和而共鸣”关键靠人,而鸣山乡的老百姓个个都是宝。我们乡党委挂帅,成立江西“和而共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当地资源,联合8个村集体经济和11个茶叶种植大户,抱团打造品牌,成立了江西“和而共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党建+总公司+村集体经济+种植大户+农户”的运营模式,助推三产融合发展。同时采取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统一收购、统一出售的“四统一”合作模式,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及增收。目前,我乡现有高标准茶园4000亩,主栽品种为奶白茶,茶叶年产量约6万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全乡发放务工工资800多万元。今年,鸣山奶白茶获得2023年第108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入围奖。

鸣山乡“和而共鸣”是怎么“鸣”?

一鸣惊人,重在创新。一是延伸产业触角。敢于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成功成立了江西“和而共鸣”食品有限公司混合制企业,主导开发53度茶叶酿酒(马涧桥)、茶叶酵素植物饮料的生产,目前两种产品在本地的市场销售份额逐年增长,销售达到百万元,并在海南省第三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获得好评,其制造工艺是主要利用修剪下的茶叶经烘干打碎处理后由水、酵母菌以及蔗糖一起发酵、蒸馏,便可酿造出高品质的茶叶原浆酒和饮料。二是积极增资争项。成功申请了乡村振兴示范园专项债300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一栋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占地面积9000平方)和一栋4层的综合办公楼(共计2600平方)。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均可生产600吨茶叶酒(约10万箱)和2.6万吨茶酵素饮料(约4亿瓶),年产值可达3100万元。三是创新经营理念。通过文化宣讲、政策激励以及物质奖励等方式叠加,激发全乡干群斗志,促进全乡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销售员、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服务员”的干事创业氛围。四是深挖资源优势。以马涧古桥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金色资源、古色资源为支撑,整合多方资源优势,聚力打造集绿色研学旅游、文化养生休闲、民宿文化等为一体的茶旅小镇,不断形成茶文化聚集效应。

鸣山乡“和而共鸣”为谁而“鸣”?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是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行百里路,半九十。通过打造育苗基地,稳定苗圃供应,保障产业规模不减产,促进形成产业规模效益。二是持续加大招商力度。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在引资、引智、引才、引流上综合施策,让更多的优质客商在鸣山落户生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三是着力打响“和而共鸣”产业品牌。充分利用在外的都昌商会、口腔协会等资源,借助其对外宣传平台,广泛宣传鸣山茶叶产品,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并积极推出“百店千点”营销计划,扩大品牌辐射效应。四是不遗余力反哺公益事业。鸣山乡党委政府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总公司盈利后,调节资金用来开展公益事业。一方面,支持教育事业,奖优助学培养人才;一方面,改善当地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条件,惠及民生。(都昌县鸣山乡党委书记 黄友华)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火炉”淬初心 都昌县水利局开展取水计量设施检查工作
下一篇:装修迷宫?教你如何选对长沙口碑好的家装公司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