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安农学子三下乡:循黟之迹探皖致 承遗之行颂徽韵

2023-07-26 来源:咸宁新闻网

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2023年7月10日-15日,“黟梦循遗”——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黟县实践团秉持“循黟之迹探皖致,承遗之行颂徽韵”的主题,前往黄山市黟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

拼布文化进课堂,非遗传承润童心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黟县文化馆暑期培训班的课堂,为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基因,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非遗文化的种子,实践团开展了一节以拼布画为载体的实践课堂。团队将非遗文化与实践课堂相结合,融徽派元素于布艺作品,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使他们充分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孩子们在互动、体验、感叹拼布技艺精巧的同时,心中也油然而生对祖国非遗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感,促进非遗布艺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非遗技艺流千古,浅饮知味悟雅韵

第二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非遗黑米酒酿造技艺及黑茶制茶技艺的研发基地,探索非遗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应用。

在七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企业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七约黑米酒从原料生产到米酒酿造的全过程,并向成员们展示了目前企业所研制的二十多种非遗米酒产品。通过与负责人的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企业酿造使用的“黑粮”对促进当地“五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售卖米酒取得本身发展的流动资金,再进一步回馈给积极种植、生产的农民,带动他们投入黑粮种植中,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在古黟黑茶展示基地,实践团聆听了天方茶叶有限公司扎根黟县本地、挖掘黑茶历史、打造特色品牌的企业故事。在负责人郑东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集体前往黑茶博览园体验采茶、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经历亲身体验后,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古黟黑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其深刻内涵。

古黟古艺续文脉,千年木雕扬风采

下一站,实践团走入徽州木雕传承中心,在省级非遗传承人汪德洪的工作室内,饱览了一场木与刀的视觉盛宴。跨越时空,团队成员借观赏木雕之机,穿梭在匠人的无限巧思中。

团队前往庐村,走在被当地誉为“木雕第一楼”的志诚堂中,仔细浏览其中的木雕技艺,从框架到门窗,各种雕刻栩栩如生。

在此次对徽州木雕的实地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木雕技艺,了解木雕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徽州木雕在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非遗文化逐渐成为年轻人所追捧的风尚,徽州木雕也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彰显着徽州的璀璨魅力。

咨询问政揽民意 聚焦热点护非遗

“专业问题问专业人”,团队与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朱宇清、县文化馆馆长胡燕、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晓峰展开座谈交流,沟通了解黟县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进展、当地非遗传承困境以及新时代“非遗+”文旅融合创新之举。

同时,为推动黟县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了解当地民众对非遗传承保护现状的认识和看法,团队前往宏村、卢村两地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民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取向、传承意向、宣传方式、保护措施等方面,受访者年龄段分布均匀,包括村民、学生、事业单位职工等不同职业。所收集的问卷数据将进行录入分析,团队将吸纳借鉴群众智慧,为黟县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开展出谋划策,切实提升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实现非遗“活化”传承。

鱼龙一夜宵间舞,火树银花不夜天

《黟县志》中记载道“旗帜、伞盖、人物、花卉、鳞花之属,剪纸为之,五光十色,备及奇巧,合城士庶往观,摩肩接蹱,车马填巷,灯火达旦”。为再现宏村“闹灯会”这一盛况,实践团前往宏村研学基地,与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黄山市黟县实践团及宏村景区官方共同组织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闹灯会”。

为深入了解宏村花灯的非遗技艺,实践团成员在灯会开始前,认真学习了花灯制作中棉纸糊制和手绘上色的两部分内容,看似简单的步骤却十分考验制作者的细致与耐心。在“闹灯会”有了灯之后,还需要更多人手来组建花灯队。成员们分头行动,绘制海报后在宏村范围内招募游客。这种民间活动非节假日难得展演,游客大多对其感到陌生,且他们多为一日游,招募活动比想象中更为困难,但经过成员们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圆满达到招募指标。

一切准备就绪后,“闹灯会”巡游随着一声“出发”正式开始,锣鼓敲响了宏村的上空,朝着月沼方向前进。花灯在古建筑中穿行,跳跃的色彩,一下子就吸引了村民、游客前来围观。传统的艺术具有无穷的穿透力与感染力,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跟随队伍前行,也融入到巡游的氛围中,欢快唯美地花灯队伍有序前进,成为宏村景区的一道风景线。表演在喜悦中圆满结束,招募来的游客纷纷表示从未参与过这种民俗活动,为他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和全新的感受。短短的巡游时间,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看到现代生活对传统民俗的渴望,也看出了宏村当地对活态传承的坚定。

作为一支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队,实践成员们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其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价值。实践团在黟县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决心以青年视角,继续传承延续非遗的历史文脉,使其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通讯员 江雨桐 胡贝贝 汪澜)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开展反洗钱集中宣传活动
下一篇:“燕赵星光 文化河北”——2022年度河北省“知名文化企业30强”“十佳文化企业家”结果发布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