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湄潭时,觉得这座小城一定是红色的。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湄潭,依傍在被历史革命赋予红色生命的“遵义会议精神”旁,只见山水不露锋芒,静静地展示着自己精致而独特的魅力。
行走在湄潭时,才发现这座小城是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茶业,白色大米,还有农信人金色的微笑,将这座小城装扮得多姿多彩。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当之无愧,“云贵小江南”亦名副其实。
2022年,湄潭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图景,将“美丽乡村”四个字诠释得惬意而灵动。我们了解它,欣赏它,不必跟着导游走,找农信人就对了。这一支金光闪闪的金融队伍,传承着贵州农信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走遍田间地头、楼宇商圈,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乡村振兴梦,畅想着美丽中国梦。
茶葱秀色映碧天
没想到,湄潭竟是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登上中国茶海景区的“观海楼”,立刻置身于一片浩淼的茶海中,延绵起伏,层层叠叠,期间点缀着几栋特色小楼,偶有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人有误入仙境之感。
“全县共种植茶叶60.74万亩,茶叶总产量6.9万吨,茶业综合收入160.02亿元。”说起全县的茶产业,湄潭农商银行副行长秦勇如数家珍,“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等加工、销售企业781家……”
茶,作为湄潭首位产业,更作为当地“产业旺”的C位主角,一直离不开湄潭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在支持茶产业链发展中,该行积极探索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信贷产品,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茶产业各环节信贷资金需求。
“湄潭农商银行的贷款产品几乎涵盖了茶产业发展的所有环节,比如惠茶贷、茶链贷、茶青贷、稳外贷、出口专项贷等,覆盖了从茶叶种植到茶产品制造、销售、茶旅一体等茶产业链中所有流程。”秦勇介绍道。截至2023年1至5月,湄潭农商银行支持茶产业贷款14亿元,其中个人贷款9亿元,茶企贷款5亿元。
走进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我们立刻被其军事化管理理念和军人气质的企业文化所吸引。这是一家集良种茶苗繁殖与推广、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研发与生产加工、茶叶品牌打造与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专营公司,创始人是名退伍军人,他退伍不褪色,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将部队中锤炼出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带到新的工作岗位和人生舞台,并在创业初始遇到了事业的贵人—湄潭农商银行,从最初的几万元贷款,到现在的2300万元,双方携手并进,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在当地企业中作表率、树标杆,将一家铁皮小厂扶植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银企携手创新篇,相信在湄潭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栗香茶业的前景一定会像茶叶一般鲜活、绵远。
湄潭醉人的绿,不光有茶叶、植被,还有很多特色且有规模的农作物,比如香葱。
“湄潭的地理环境适合农作物生长,蔬菜产业也是湄潭的重要产业之一,湄潭农商银行结合产业发展,对蔬菜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类主体进行全面走访并建档评级,建立产业台账,全面掌握产业资金需要,全力做好蔬菜产业金融服务。目前,我们累计投放贷款5000余万元,为湄潭香葱产业‘输氧造血’。”湄潭农商银行黄家坝支行行长李大勇介绍道。支行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走进了黄家坝街道官堰居香葱种植基地,只见大片大片密集而整齐的绿葱抖擞着精神,似乎在使出全身力量往上窜。微风吹过来,一畦畦的香葱便轻轻晃动着身体,仿佛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地打着招呼。“今天把香葱摘了,明天就能送到上海的餐桌上。”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办事处官堰坝区支部书记李洪刚满脸绽放着幸福与知足,自豪地介绍道。
5000余亩的种植面积,16800吨的产量,近亿元的产值,远销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农贸批发市场的湄潭香葱,让官堰坝老乡的生活“葱”满幸福。“这都得感谢湄潭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他们的‘香葱贷’专门针对我们这些香葱种植农户和大户、家庭农场主、经济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如自家人般贴心的服务,真正让小香葱变成我们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我们呀,满足了!”李书记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
丰年留客稻鸡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茅坝米、茅贡米是湄潭人引以为傲的“手中粮”。据说嘉庆皇帝吃了茅坝米后赞不绝口,下旨钦赐“湄潭永兴茅坝米为宫中御膳之米”,从此使茅坝米名扬天下。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浙大校长竺可桢吃了茅坝米后赞誉其为“米中珍宝”。于是,我们慕名来到了湄潭县永兴镇的茅坝村,只见绿油油的稻田在蓝天红房的掩映下,像一幅美丽的田园画,一簇一簇的稻苗在微风的吹拂中回味着关于茅坝米的精彩过往。手捧茅坝米,但见米粒色泽光亮、晶莹饱满、如珠似玉。湄潭农商银行的负责人介绍说,这里产的米,煮食浆汁如乳,米饭油亮粘润,有点天然的清香……听得我们垂涎欲滴。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茅坝龙脉皇米有限公司建立了以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一直致力于带动种植农户增收致富,而作为与之相伴成长的金融伙伴,湄潭农商银行从该企业成立之初就开始支持企业发展,保持与企业的经常联系,今年5月,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后,客户经理送贷上门,及时为该企业发放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湄潭还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茅贡米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带动1.5万以上农户脱贫致富。有担当、有情怀的企业,也是湄潭农商银行的友好合作伙伴。自2004年起,该公司在湄潭农商银行办理第一笔信贷业务后,一直与该行“情缘不断”,截至目前,湄潭农商银行为该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亿余元。
一个个数字不仅亮眼,也因为湄潭农商银行的服务而充满了温度。在他们眼里,企业的事儿就是农商银行的事儿;企业家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他们常年扎根在一线,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守好责任田,致力于做与百姓最亲的人,做百姓自己的银行。
有温度的还有鸡蛋。
湄潭县新南镇羊叉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载着羊叉坳村755户农户、3452位农民的殷切希望。该企业带头进行蛋鸡养殖,为全村创造了7000万元左右的总体产值,每年能为新南镇农户创造近1500万元的利润。这样的企业,一定是湄潭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并为之倾情服务的企业。该行领导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及时为该合作社发放蛋鸡养殖贷款,使得该村57户213人已脱贫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目前,湄潭农商银行共计发放了1000余万元蛋鸡养殖贷款,生态畜牧业贷款更是达1.67亿元。
产业旺了,百姓富了,湄潭更迷人了,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
乘着县委政府茶文旅一体化的东风,远离城市喧嚣的鱼泉街道新石居偏岩塘,民宿和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云伴山居”,便是集民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董事长韩璇看到湄潭农商银行的人来了,像见了亲人一般,“当时的200万元贷款,绝对是救我们企业于水火之中的,虽然疫情几年企业的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一直有湄潭农商银行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挺过来了。而且现在又在他们资金的支持下,进行升级改造,加上这里怡人的景色和朴实的人文,我相信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站在“云伴山居”眺望对面,翠山脚下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犹如世外桃源。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昔日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圣地。这一切,离不了湄潭农商银行的动脑动心。近几年,他们按照“一户不漏”的原则,走访辖区农户、商家,精准对接、精准扶持,7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是他们对村民的浓情与厚爱。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幅蓝图,那么,金融支持的主力一定是农信人。
金色笑颜启新篇
湄潭之行最难忘的,还是农信人脸上永远绽放着的自信又绚烂的笑容。他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客人的热情,像一把火,在红色血脉的浸染下,红得耀眼,红得发亮。
第一次见湄潭农商银行党委书记朱克治,讲起湄潭县的“三美”,即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们一定要去实地看看。”仿佛这里的旺盛的产业、富裕的百姓、臻美的生态,不足以用语言来表达。
说走就走。湄潭县是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柏油马路可以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伴着路两边葱茏怒放的绿,坐在车里的我们仿佛有了醉氧之感。陪伴我们的乡村振兴部负责人夏应霞,一直用谐趣生动的语言讲述当地的民情土俗与风尚礼节,当然更多的是农信人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改革东风中,趁势而为,齐心协力,把家乡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湄潭农信人,有着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力军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把企业扶持得那么好,金融服务做得那么细致周到,在我们眼里那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事儿,但在湄潭农信人眼里,却是平常的事,理所应当的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其实就是我们农信人的初心和使命。”农信人嘴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乡村振兴这样一份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做得举重若轻,他们的底气来自哪里?
采访了贵州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负责人以后,我们找到了答案。基层的农信队伍工作顺畅、有成效,全靠上级主管单位的积极思考与有效指导。就像池塘里的鸭子,我们看上去它们总是优雅、自在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殊不知,它们的脚掌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从未有一刻停歇。
“目前贵州农信的愿景是建设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百姓银行,即‘三有’文化。这其实与之前的‘挎包精神’等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有温度,就是说,贵州农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温馨的服务,为员工打造最温暖的家园,做最温情的百姓银行;速度就是激情,代表着高效、快捷、领先。想在客户之前,做在客户之前,以科技赋能,敢于创新,这是贵州农信人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的新使命;深度体现的是战略思维,是要深入三农、小微、千家万户,深耕本土,深挖渠道,延伸服务触角,这是贵州农信得以恒久长远的法宝。”
这就不难理解了,每位湄潭农信人为什么总是有种独属于贵州农信人的自豪感,因为农商银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是快乐的,同时又通过贴心服务将这份快乐传递给客户,让百姓真正感受到农商银行就是他们自己的银行。
几天的湄潭之行,我们看到的是遵义农信人将这“三有”文化领略并执行得严丝合缝。“三有”文化承载着遵义农信人的初心使命,延续着遵义农信独特的“红色基因”。我们也深切体会到遵义农信人骨子里蕴藏着的“挎包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又历久弥新。遵义审计中心的同志与我们一路指引,一路解说,几天的行程让我们对湄潭、对遵义有了莫名的向往与热爱。如果想远离都市的喧嚣,这里未尝不是一片有温度、有情怀的净土。畅谈时,他将一份文件递到了我们手里,是贵州省联社于2023年发的《省联社关于推进金融创新支持湄潭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实施意见》,文件里边有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有工作措施和具体方法,也有工作保障和组织职责—上层指导有方,建构有效,基层的工作才游刃有余。也许这正是湄潭农商银行人自信乐观的底气吧。
多彩湄潭,因为有了这样一支金融队伍,越发绚丽多姿。他们用情怀和信念编织的美丽乡村梦,是新时代最靓丽的风景。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践行阳光初心 唱响奋斗之歌——记“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