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被“隐匿”的库存

2023-08-11 来源:永州新闻网

——记盲盒法律问题规范探究社会实践活动

供稿|王钰婷

“饥饿营销”一直是市场营销学里的热词,盲盒市场同样深谙“饥饿营销”的利益价值。这一种营销方式即商家通过限制供货量的方式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商家再以一定方式赚取更高的利益,而消费者害怕错过、失去大热产品的心理就是商家的赚取更高利益的利器。

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某些盲盒商家们热衷于对热门IP采取“抢购”模式,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平台的推出的热门IP新系列盲盒一经上架不出十秒,平台就会显示“商品已抢光”。那么,这些盲盒的库存是真的为零了吗?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售罄”仅仅是为谋取更高利益铺垫的假象,而那些被“隐匿”的库存才是商家谋利的终极武器,也是伤害消费者权益的最强利器。

被隐匿的盲盒库存往往会流向两种路径。

第一种流向路径是盲盒商家与黄牛、小商贩等买手联合,将热款盲盒被隐匿的库存卖给他们,从而哄抬盲盒价格,使其严重超出其原本价值,同时引起市场轰动,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从而谋取商业物质利益和品牌价值利益。在这种路径中,盲盒商家将隐匿的库存释放给黄牛、小商贩等买手之后,消费者便无法以原价在官方店铺购买到原本可以购买到的商品,而只能从黄牛、小商贩通过超出盲盒本身价值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或者在二手平台上通过豪价“收”所谓“绝版”盲盒。举例来说,原本官方价格为69一个的盲盒,经过此种方式的操作,一个盲盒的价格基本在256左右,是原价的3-4倍;而同时,有些商贩通过售卖明盒(款式明确的盲盒)的方式,更加严重地哄抬价格,一些热款、隐藏款的价格达到一千多,是原价的16倍左右,这远远背离盲盒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情绪价值的初衷,而使其沦为商贩谋取不正当利益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工具。

第二种流向路径是盲盒商家把这些被隐匿的库存作为噱头,采取“福袋”的营销方式,集中力量宣传福袋中包含一定概率的“绝版”盲盒,吸引消费者购买福袋,连带销售一些滞销产品。这种包含“绝版”盲盒的所谓大礼包主要是官方店铺用来清滞销产品库存的手段。福袋里虽然也包含着所谓“绝版”盲盒,但是其捆绑销售的销售模式已经暴露了商家的根本目标。这些福袋里会包含概率极低的豪华版配置,例如福袋里有5个“绝版”盲盒,这一种设置主要是为了为其虚情假意的营销手段赢取小部分的好评和晒图,并让消费者幻想自己也可能成为那个幸运儿而激情下单。而实质上在此种福袋商品中的评价中差评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例,这种营销模式利用消费者对IP的热爱,激发消费者赌徒心理,诱使消费者激情下单的行为已严重背离盲盒市场的初心,成为商家谋利的手段。

那些被“隐匿”的库存除了引发以上讲述的盲盒价格超出其价值、商家与黄牛商贩等联手、侵犯消费者权益等严重后果之外,还滋生了侵权与盗版问题。因为库存被人为隐匿后所带来价格哄涨的问题,现在市场上根据盲盒IP形象制作的手工粘土、未经授权的盲盒IP模具等物品层出不穷,侵犯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部分盗版商品也因无法被辨识而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在盲盒市场隐秘的角落里,盲盒商家在隐匿库存的同时,一同隐去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盲盒市场的法律规范。此外,在此种营销方式的长久操作中,盲盒商家也使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不过,这种营销模式还一直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商家可以理直气壮地举报侵权行为从而降低甚至规避损失,而一方面是不是也间接证明商家在这场隐秘的斗争中获得了无尽的灰色利益呢?但是,在一场商家一本万利、占绝对优势的交易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该向谁诉求呢?

盲盒市场被隐匿的何止是库存?在那暗色的角落里,处处是亟需被清理的尘埃。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通付盾携“基于无证书公钥体系的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亮相2023商用密码大会
下一篇:波摩中国限定系列推出最终款年度臻酿:波摩40年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2023传奇守护者系列限量版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