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红菱销售的旺季,在广陈镇曹港村一红菱种植基地,翠绿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采菱人荡着一只只木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忙着采收红菱,目前基地上每天可销售250多斤红菱。8月8日,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员工来到该基地检查机泵用电设施,指导农户节约、科学用电。
“我们的红菱塘里不仅种植菱角,还套养了甲鱼,这样既有利于红菱的生长,又解决了甲鱼的饲料问题。今年我种了60亩红菱,每亩产量2500斤左右,全部卖出的净收入可以有10万元至12万元。”农户沈微平笑着说道。他从2008年开始种植红菱,至今已有15年,他深刻感受到了红菱套养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所带来的收益。“红菱在长菱的时候虫子很多,这些虫子专吃菱的叶子,对菱的生长带来很大危害。但自从养了甲鱼之后,这些虫子就被甲鱼吃掉了。不打农药了,红菱的品质自然也就高了起来。”沈微平一边介绍一边剥了一只菱角塞进嘴里,清香甘醇,满口生津。
“江浙沪一带的人都很爱吃菱角,也经常会有商户过来大批量收购。如果是我们拨好的菱肉,可以卖到5元1斤;如果是带壳出售,可以卖到2至3元1斤,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沈微平满意地说道。
盛夏的阳光,洒在郁郁葱葱的菱叶上。十余年来,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每年都会与当地农技部门,联合开展专项助农工作,分批次深入所辖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全面巡检供电线路及设备,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同时,该公司还建立了供电服务专项监督小组,对优质服务的各个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并进行用户回访,确保公司各项保供电措施落实落地,为农户“三夏”、秋收、春耕等重要时节农业用电安全可靠保驾护航。
从过去的单一种植结构转变为现在种养结合的立体结构,红菱塘里套养甲鱼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甲鱼不仅可以吃菱角上的虫子,还可以吃塘里的蜉蝣生物,这样甲鱼就基本上不用喂其他饲料,是一种双增收、饲料互补的好模式。“省下了饲料钱之后,养殖甲鱼的成本大大降低。我采用种养模式后,到今年甲鱼的投入成本也只有20多万元。”沈微平介绍说,由于这样养的甲鱼类似于野生长大,质量高,品质好,肉质鲜美,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因此,每年在红菱塘里套养的甲鱼也为他带来了一笔可观收入。
近年来,平湖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长制”,推进稻鱼、菱鱼、稻菜等多种作物的结合种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以此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开启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关键时刻当尽关键之力,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坚持立足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持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并充分发挥“台区经理制”作用,跟踪掌握用户用电情况,主动提供技术支持,为特色产业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震荡市做好资产配置是关键 “固收+”新基华安沣润9月1日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