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征信修复?债务优化?反催收联盟,套路你没商量

2023-08-27 来源:咸宁新闻网

征信修复?债务优化?反催收联盟,套路你没商量

近年来,随着新的消费观念不断兴起,不少市民有了超前消费的意识,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借款平台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超前消费的发展。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反催收业务”、“反催收组织”。

一些机构挂着律所、法务公司的招牌,打着“法律咨询”“优化债务”的幌子,向债务人传授减免息差、延期还款技巧,生称能帮你应对催收公司,教唆、煽动你主动逃避债务,甚至不惜以违法手段逃废债,实则是借此牟利。

去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节目曾针对“反催收联盟”进行了深度报道,报道中详细讲述了反催收机构利用相关政策,将自己美化成“xx律师事务所”、“xx债务重组公司”等多种看似正规的机构,以可以帮助借款人恢复征信,减免还款数额等名义,来诱骗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债务人,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反催收联盟”为了“解决客户问题”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常见的伪造虚假材料帮助借款人脱身,还会诱导借款人违规敲诈银行,借助网络舆论逼迫银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为了吸引客户,打着“法律援助”“不成功不收费”的口号,以此骗取借款人的信任,逐渐放松了警惕,忽视了风险,进而慢慢落入“反催收联盟”的圈套。

找“反催收联盟”帮你处理银行债务,往往存在着多重风险。比如,背后潜藏着许多法律风险。反催收组织常常使用伪造制作虚假证明材料,消费者如知情也需要承担法律方面的连带责任。除此之外,“反催收联盟”在提供业务的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等个人信息,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在结束“反催收服务”后你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对方拿到市场上出售,获取二次收益。

“反催收联盟”的不断发展,是对整个社会金融生存环境的挑战,可能会因此诱发社会逃债的“羊群效应”,扰乱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打击金融机构推广普惠金融的信心,甚至会酿造更多的金融违法案件,危害社会稳定。

实际上,凡是涉及到“债务重组”“征信修复”的个人机构极大可能是“反催收”联盟的套路。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统一管理,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基本都无权删除和修改,凡是声称可以恢复征信大概率属于诈骗,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在正规渠道学习征信、担保等金融知识,不要轻信除官方机构外的其他承诺;另一方面,也不要心存侥幸,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拒绝参加违法违规活动,不要因小失大,损失更多财产。

推广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深图智能发布国内首个服装大模型“匠衣深造” 助推服装产业升级
下一篇:2023年世界数字疗法大会盛大开幕, 海南加快打造世界数字疗法创新岛品牌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