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畜牧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黑绵羊是布拖县特有优质地方绵羊品种,有着多年的养殖历史,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发展黑绵羊养殖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热门选择,黑绵羊产业成为布拖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山黑绵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布拖“凉山黑绵羊”产业率先在“五黑一西”特色畜牧产业中发展壮大,存栏量由2016年的4.74万只迅速扩大并稳定保持在目前的26万只以上,年均增幅超过20%。目前,全县凉山黑绵羊存栏约26.942万只,养殖农户达到9685户,占农业总户数的21%左右;出栏约16.23万只,出栏率51.55%,肉类产量1754吨,产值2.62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近1/3。同时,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投入2420万元建立了占地面积3250亩的布拖“凉山黑绵羊”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凉山黑绵羊的保种选育、技术推广与实验研究。该基地集凉山黑绵羊保种选育、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羊场环境控制、牧草栽培与利用、草畜平衡等多项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于一体,也是一个集生态、环保、研发、培训及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建设52个黑绵羊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共饲养布拖黑绵羊1.3万余只,产值2860万元。
一、“凉山黑绵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困境
从事畜牧业劳动素质普遍不高,观念滞后。布拖县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人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养殖人员占75%左右。同时受“封山禁牧”政策的刚性约束,加之饲料价格上涨,社会劳动工资普遍提高,养殖成本明显增长,群众发展黑绵羊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生产经营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全县黑绵羊生产仍以散养、放养方式为主,生产分散,规模小,设施简陋,科技含量低,形不成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布拖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投入力度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这几年对黑绵羊产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投入,切实加强了圈舍、饲草加工等为主的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户仍以长喂、粗喂为主,养殖物质装备水平仍然很低,科学饲养不规范,饲草浪费严重,黑绵羊养殖潜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近年来布拖县黑绵羊产业发展迅速,但缺乏黑绵羊产品加工企业,羊产品仍以原料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小,产品单一。养殖和社会化组织程度低,对市场和价格等信息变化反应不敏感,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给发展规模养殖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二、“凉山黑绵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做大做强布拖黑绵羊产业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实现布拖黑绵羊产业饲养规模化、设施标准化、品种良种化、品牌市场化。
扩大布拖黑绵羊饲养规模
增强牧民参与度,加大布拖黑绵羊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基地在整个布拖黑绵羊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是良种繁育的基地,也是扩大规模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有黑绵羊养殖基地,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个契机,在高山地区建设100个以上较高标准的黑绵羊养殖基地,每个基地保持100只以上的饲养规模。这些基地将以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为组织形式,由集体选出胜任的管理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管理。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除了国家投入,还应积极吸收农牧民入股,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获利空间,同时鼓励和培养致富带头人,允许他们承包经营养羊合作社,不仅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脱贫致富。为了确保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规程和生产档案,实施统一防疫,并积极推广无公害肉羊生产技术。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扶持黑绵羊养殖专业户,提高现代化程度。养殖专业户是布拖黑绵羊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黑绵羊规模养殖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布拖黑绵羊养殖的健康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示范带动、东西部协作项目扶持以及地方财政投入等。重点支持和发展1000户以上的布拖黑绵羊养殖专业户,每户饲养50只以上的黑绵羊。在推动养殖专业户发展的过程中,着力改造圈舍、推广优良牧草种植、改进饲养管理方法以及拓宽市场流通渠道,按照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推动养殖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良种化和市场化发展。
防止盲目改良杂交,加快黑绵羊品种选育。充分利用布拖黑绵羊良种繁育基地,该基地作为一个平台,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人员和经费的落实,以便迅速组建布拖黑绵羊遗传育种专业技术队伍,甚至可以考虑成立布拖黑绵羊研究所。在省、州专家团队的协助下,加快布拖黑绵羊良种选育工作,致力于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良、营养成分丰富、经济效益突出的黑绵羊品种,并不断扩大其饲养规模。经过鉴定合格、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黑绵羊种公羊投放到黑绵羊养殖基地。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基地羊群的近亲繁殖,还能够促进基地羊群的提质增效。此外,黑绵羊基地的种公羊也应该投放到黑绵羊养殖专业户,逐渐示范推广辐射,以促进全县黑绵羊品种的改良,并提升黑绵羊产业的良种化水平。
抓好草饲料供给,立足种草养羊。目前,国家正在致力于保护草原生态,实施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制度,为了实现黑绵羊养殖规模的效益,必须确保有足够的饲草饲料供应。尽管布拖县的天然草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为了满足养殖需求,必须充分利用布拖县的耕地资源优势,这包括充分发挥撂荒地和冬闲地的优势,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的方式。在二半山及以上区域,应该种植光叶紫花苕、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圆根等草种,而在干旱河谷地区,应该种植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豌豆等。特别是在特木里镇、拖觉镇和乐安镇这三个大坝子地区,可以采用与洋芋、玉米轮作,或者与玉米、荞子、燕麦套作、间作的方式,大力种植光叶紫花苕。通过以草定畜的方式,全县每年应该保持30万亩以上的饲草种植面积,不仅可以保护草原生态,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在加速黑绵羊良种良繁的同时,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以生产高质量的健康产品,并降低养殖损失。为了加快引进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有能力的动物防疫专业人才,充实布拖黑绵羊繁育基地的防疫队伍。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防疫制度,特别是强制免疫制度。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考虑到布拖县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通过举办多次技术培训和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牧民不仅加快转变传统养殖观念,还能不断掌握优良牧草种植利用技术、绵羊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绵羊品种选育等相关知识。
推进产业化进程,培育市场体系。为了培育壮大黑绵羊产业龙头企业,应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订单农业为主导,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够实现牧、工、商一体化的发展,通过与农户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加快建设设施完备的肉羊深加工车间,以开展布拖黑绵羊产品的深加工工作。开发出更多种类的黑绵羊产品,并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拓宽布拖黑绵羊产品的销售市场,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等方式加快产品的流通体系建设。通过与各类销售渠道合作,将黑绵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利用信息网络、宣传媒体、各类商品展销会、举办美食节等举措,大力宣传布拖黑绵羊及其产品,打造布拖黑绵羊产品的品牌效益。通过这些宣传和推广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黑绵羊产品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黑绵羊产业的规模化养殖、标准化设施建设、良种繁育以及品牌市场化。
三、结语
大力发展布拖“凉山黑绵羊”县域特色产业,正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凉山黑绵羊”特色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技术、资源、人才、文化等优势,聚焦县域基础资源,关注市场发展走向,积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选取符合县域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仅能容纳当地部分劳动力,又能吸收外来人才、技术和资本,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立足布拖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布拖“凉山黑绵羊”品种保护、产业发展、品种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项目,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布拖“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道路。
基金资助:2023年度凉山州党校系统调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布拖“黑绵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调研》(LS-19);
(作者:张紫夷,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李国良,布拖县委党校)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汇聚威澎势能 全擎极速向前——Shell V-Power Racing燃油在西安澎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