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天桥区的怀抱中,隐匿着一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宝地——药山公园。这里,不仅是现代农业科技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的典范,更是承载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一片热土。8月25日到2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子自发组成志愿队——中药乡韵振兴队有幸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深入调研了中草药种植区的独特魅力与面临的挑战,共同探索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此次调研不仅旨在探索现代中药种植的新模式,更是一次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实践。
药山公园:扁鹊遗风,药香四溢
药山公园,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故事的地方。相传古时名医扁鹊曾在此地采药炼丹,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与不朽的传说。如今,这片土地在政府的精心打理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合作社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古老的中草药种植技艺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了一个集种植、研究、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草药基地。
分散种植,生态智慧
公园内采取了分散种植的模式,既利用了山地的自然坡度,又充分考虑了不同中草药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生长条件的需求。合作社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种分散种植的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病虫害的集中爆发,还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让每一株药草都能在最适合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种植性质与特色品种
在风景秀丽的药山公园,我们见到了众多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中草药。其中,有那清新淡雅的菊花,在微风的轻抚下,花瓣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温柔;有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连翘,一串串黄色的花朵绽放在枝头,犹如金色的铃铛,为药山公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南天竹郁郁葱葱,叶片翠绿欲滴,红色的果实点缀其间,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或顽强地攀缘于岩石缝隙之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努力生长,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还有那独特的蜘蛛抱蛋,静静地生长,叶片挺拔,姿态优雅,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这些中草药无论是攀缘于岩石缝隙,还是摇曳于林间空地,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药用价值,向我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它们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医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为南天竹)
(图为蜘蛛抱蛋)
(图为连翘)
(图为菊花)
问题与挑战:寻求解决之道
尽管中草药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合作社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工作人员坦言,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市场波动和种植技术的持续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方面,加强市场调研,与药企、中医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测技术等现代农业装备,提高种植效率和药材品质。同时,合作社还注重人才培养,定期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种植户的专业技能。
教育讲座与社区参与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中药乡韵振兴队在药山公园举办中草药和穴位针灸知识讲座,吸引了合作社老年人群的参与。合作社工作人员兴奋地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草药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中药乡韵振兴队还设计了详尽的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对中草药的认知程度、使用习惯及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74.77%)认为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能够让他们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少部分人(17.76%)认为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了解,而有一小部分人(6.54%)认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没有特别的感受。仅有极少数人(0.93%)认为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整体来看,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对个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参与者比较认可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开展方式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77.57%)、中医药博物馆参观(65.42%)、中医药专家讲座(59.81%)。相对而言,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教材或读物(54.21%)、大学生志愿者到学校推广中医药文化(51.4%)的认可度稍低,而中医药专家培训非中医药院校教师在各自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认可度最低(48.6%)。因此,可以看出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和中医药专家讲座是比较受欢迎的进校园方式。
结语
在药山公园中草药种植区的调研之旅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药草,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随着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药山公园将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此次调研也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乡韵振兴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入华仅四年,OATLY为何已成为燕麦奶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