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26日,第二十届亚洲光储创新论坛暨展览会(AsiaPVES)在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盛大召开。浙江鸿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盛复材”)携核心产品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边框亮相,总监助理罗巍以《复合材料边框在光伏行业的有效应用》为题发表演讲,从技术、场景、市场等维度,全方位阐释了复合材料如何为光伏产业破解降本减碳与寿命延长的双重命题。
技术积淀:20余年材料深耕筑牢创新根基
作为鸿盛新材料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鸿盛复材的技术底气源于母公司20余年的复合材料积淀。集团构建起以超细无机玻璃纤维、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聚氨酯为核心的创新材料体系,还通过了ISO9001、14001、45001三大体系认证。这份深厚积累,为鸿盛复材在光伏边框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核心产品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边框,采用自主研发工艺,将玻璃纤维浸渍固化成骨架,表面喷涂耐候涂层。特种改性聚氨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复合结构,使其兼具“轻质高强”特性,还可通过添加助剂满足阻燃、抗紫外需求,能适配高温、高湿、高盐等各类极端环境,大幅提升光伏组件使用寿命。
技术创新:双维度破解行业安装与安全痛点
针对光伏边框行业关注的安装与安全难题,罗巍在演讲中重点解析了鸿盛复材的两项技术创新。
在角码结构设计上,鸿盛复材摒弃市场常见的D面开孔方案,创新采用可膨胀式卡套结构,避免因尺寸公差产生的装配间隙,同时解决传统粘结剂易被刮除、连接强度低的问题。该设计全程参考EN17460粘接体系要求,确保长期使用无应力老化风险。
在螺栓安装设计上,鸿盛复材针对常规长C螺栓孔易因扭矩导致复合材料撕裂的痛点,研发嵌件式安装方案,将嵌件置于边框内腔,通过紧固件与支架固定,实现更强承重与抗变形能力。
此外,该边框作为绝缘材料,可使光伏系统集成后“免接地”,既降低安装维护成本,又能避免封装材料离子迁移造成的PID衰减,保障组件高效转化效率。
场景与市场:多领域落地+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
在应用场景拓展上,鸿盛复材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边框已在绿色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军工等领域落地。在光伏行业,其耐盐雾、耐腐蚀特性使其成为海上光伏、滩涂电站的理想选择。
依托母公司年出口3亿元的玻纤环保材料业务基础,鸿盛复材的光伏边框正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与国内阿特斯、正泰新能、晶科、一道等头部组件企业推进技术对接,联合行业协会、设计院、电力公司加速市场布局。
未来布局:锚定双碳目标,探索新场景应用
“这款边框每公斤碳排放仅为铝边框的14.5%,若全行业普及,每年能减少超千万吨碳排放。接下来我们会研发更轻薄的产品,适配分布式光储、BIPV等新场景。”罗巍介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鸿盛复材将进一步优化复合材料性能,探索在分布式光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领域的应用,为光伏产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降本减碳方案。
瞄准传统铝边框的痛点,鸿盛复材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边框,通过玻璃纤维浸渍固化成骨架、表面喷涂耐候涂层,搭配特种改性聚氨酯树脂,具备“轻质高强”特性,还可实现阻燃、抗紫外效果。罗巍表示,“希望通过行业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复合材料的潜力,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研发,让光伏产业既有‘效率’,又有‘绿色’。”(赵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