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北京市3961家总部企业中,创新型企业占比六成以上,总部企业人均利润是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3倍,北京市跨国公司总部达到179家。北京总部企业协会会长王国丰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北京总部企业作为北京经济的重要基础及北京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力量,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是创新的主体。王国丰称,在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的企业与国际一些大企业在一个平台上相互竞争,更需要企业加快创新突破,使我们的增长方式通过转变加快发展步伐,赶超国际化的企业。
北京总部企业协会秘书长徐斌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对于总部企业来说,从六个维度考虑创新能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的发展。“第一个是技术创新,第二个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第三个是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第四个是对城市贡献的创新,第五个是对社会发展的创新,第六个是可持续和生态发展的创新。和中小企业不同,总部企业要承担的责任更多。”
“我们现在引领总部企业从三个角度发展,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助力首都经济增长。”徐斌认为,随着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制造业的疏解,总部企业要结合北京市的发展方向做好自己新的增长点,为北京税收做贡献。
很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做技术创新,但有些企业成效甚微,甚至白费功夫,对于这种情况,徐斌认为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去创新、研发。“一方面,一些企业是为了技术的先进性而创新,而忽略了市场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传统的经营模式不一定适用,尤其是生产销售模式,我们现在更多提出的是服务业综合开放试点,在服务盈利模式上,以及一些经营盈利模式上应该有一些新的探讨。”
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外部环境也很重要。北京近几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2018年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在原有基础进一步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将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进一步压缩50%以上。
徐斌表示,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总部企业,总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总部企业的人才,“所以下一步还要在总部企业层面和总部企业人才层面都做好营商环境的工作,搭建一些公共服务平台,做好相关的支撑工作”。
此外,企业发展还要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在徐斌看来,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多变,在深刻变化中,我们既要适应国内的发展模式,也要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学习跨国公司的一些先进发展经验,如经营模式、经营理念、适应性等。“未来我们在积极引导境外知名跨国公司或企业到北京发展的同时,也会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一批总部企业、创新型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