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不易被分解,如不加以回收,它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相关数据显示,仅塑料袋这一种塑料制品,每年人均使用200个以上,如果通过垃圾填埋,需要100至400年才能降解。
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做出部署。升级版“限塑令”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的具体要求和既定目标,并把塑料制品这一大类正式作为禁止、限制的主体,同时对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塑料制品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塑令”的出台仅靠商家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贯彻执行有关规定需要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协调才能真正实现这些行业的减塑。
李岩认为,塑料制品在消费领域被广泛使用,全面替代塑料并不现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减塑、禁塑还是限塑都主要是针对一次性的塑料制品,这类塑料制品的数量巨大、使用后难降解,所以环境影响巨大。采用的方案优先顺序分别为:替代(用其他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替代塑料)、升级(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减量(压缩不必要使用,减少过度使用造成的浪费)。
“这些方案涉及经济成本的问题,换句话说,企业会选择收益成本最大的方式运作,例如快递行业过度使用塑料胶带,就是因为与货物损失相比较,胶带的成本更低。”
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6年,我国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而此次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基于政策积极推动,研究机构测算纸品包装将优先受益于限塑令,其中纸袋和纸餐盒两个替代方向最为明显。李岩表示,如果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可降解塑料袋的竞争力就会明显增强。假设国内一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替换为可降解塑料袋或纸袋,按照30%渗透率,再除去自带环保袋以及重复使用纸袋等因素,将新增约220万吨白卡或白板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