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疫情下企业家的正性心理建设

2020-03-05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赵丰于桐   加入收藏
 
 
    2020年的疫情不仅是对企业的考验,更是对企业家的考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商场的定律。新冠肺炎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影响着众多企业。如何破茧,如何成蝶?正在洗礼和考验着每一位运筹帷幄的企业创始人。
 
    笔者将近阶段的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
 
    案例A,刘先生是初创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从月入15万元的知名公司高管,摇身一变为创业者,公司经营一年,疫情期遭遇瓶颈。近期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睡眠时间每晚不足3个小时,甚至经常会有轻生的念头。经朋友介绍,选择了心理援助。通过沟通,发现刘先生因资金压力决定关闭公司,倒闭后还将面临上千万的债务以及未履行完的合约,自述穷途末路。
 
    通过分析评估,刘先生现在遇到的应激事件远远高于自身心理弹性的张力极限。单靠心理干预及药物很难控制持续的压力冲击及极端行为。笔者决定用休克疗法,运用在企业危机干预中。同时,笔者对刘先生进行认知偏差纠正,使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正性认知,而后进行个体信念的强化。当天晚上,刘先生心情放松,睡眠改善,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这种“围魏救赵”运用在心理危机处理上并不常见,但在极端行为的干预上没有比这更有效更重要的了。
 
    案例B是在全国覆盖20个城市的一家旅游公司。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春节的黄金期变成了寒冬期。创始人王先生有着经营25年企业的经验,由于应激反应来院进行焦虑情绪的疏导,并用减压设备进行了干预。王先生的企业面临着停工后每月2000万元左右的亏损,并有高额的银行利息需要支付。但与上述案例相反的是,王先生对危机的理解,更集中在机会上,并紧急制定了一系列线上营销方案,已初见成效。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心态,正验证了企业家是在危机中成长的。诚然每一次危机都会使企业家焦虑甚至受到负性思维萦绕,乃至出现极端想法。而这个时候,心理弹性的张力极限至关重要,而张力随着企业家一次次对危机的化解,极限值也越来越高,企业的生命力也会越来越强。
 
    通过对大量企业家进行的心理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认知程度的不同,而认知程度包含了学识、阅历、自律、坚持、情商、智商、决策、判断及战略等因素。正如这次疫情危机,企业家都会经历考验。不破不立、破茧成蝶还是因循守旧、舆榇自缚,都是企业决策人自身认知程度决定的。
 
    今遇疫情,需拨云雾而见青天。危机中恰恰是对企业家的心理建设、心理能力提升的宝贵试验场,而正性认知所包含的信念、正见、智慧、格局都会成为攻坚利器,为企业家保驾护航,在战“疫”中出奇制胜!(作者系北京国奥心理医院院长)
0
上一篇: 情系康养产业 践行为“老”服务初心
下一篇:经典影视剧再翻红 影视业需要炼“内功”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