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响下,直播电商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放大,为不少宅家的朋友提供了“逛街剁手”的机会。除了专业的带货选手,企业创始人、非遗传承人甚至是市长县长都纷纷开始了直播带货生涯,收获粉丝的同时也拓宽了产品销路。防疫期间,直播电商还帮助湖北茶商破解了卖茶难的问题,开播当天销售额就达到89万元,后期又带货销售100万元。
近日,某网红卖出的脱毛仪因货不对板、机身磨损、拒绝退货等问题,引得消费者集体维权。实际上,质量难保证、售后不完善已经成为直播购物的最大痛点。不只是直播购物,“宅经济”大火下的一些消费模式也是纠纷投诉不断。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在近4成遇到过直播购物消费问题的受访者中,只有13.6%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维权,近半数消费者因为“损失不大”自认倒霉。
在个别社交直播平台中,销售高仿、假货的现象屡禁不止,刷假单、雇水军骗取客户信任的情况比比皆是,部分“小主播”甚至和商家合伙忽悠消费者买单。一旦出现问题,主播便会全力“甩锅”,甚至不惜和商家“互踢皮球”。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省消保委联合出台《江苏省线下实体店购物无理由退货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共22条,主要明确了开展无理由退货的原则、范围、规则,以及经营者与消费者应履行的责任、义务。
目前江苏省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和商家累计已达到8505家,主要覆盖大型商场、超市和零售企业,以及鞋帽、服装、儿童用品、小型家用电器等日常消费品(不含食品、药品)等消费领域。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处副处长刘宏跃表示,下一步,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全省全面推开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在前期试点探索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由目前集中在大中城市向县以下特别是乡镇街道延伸,由大型商超、零售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向中小实体店和一般商业街区拓展,由日用消费品向家居、家装、家用电器、旅游商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等消费领域逐步覆盖。
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同时,消保法第24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王雨琦告诉记者,线下线上都没有法外之地,经营者应该充分认识自身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应按照法律规定予以解决。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宅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保障水平,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用“云思维”予以对接,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严查人气造假、诱导交易、商品信息夸大其词、销售“三无产品”等问题,真正打通影响消费体验的梗阻点。
来源:人民网、央广网、工人日报、华夏经纬网
编辑:李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