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全球电影行业释放复苏信号

2020-08-14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李雪娇   加入收藏

     步入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仍在进行中,各行各业相继恢复了一定的景气。其中,电影业更是按耐不住,继续释出利好,试图抓住观众的心。

    据悉,全国部分省市电影院上座率限制将由30%放宽至50%。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的影院已经接到通知: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将放宽到50%,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

    无独有偶,剧院的上座率也在本周由30%放宽至50%。文旅部市场管理司日前印发了《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指出,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的50%,应当间隔就座,确保安全距离。这也给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各大剧场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促进更多优质影片上映,助推国内电影市场回暖。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影视行业复产复工工作有序推进,且相关部门已发布对电影行业的税费支持政策,后续有望出台落地更多支持政策,行业有望加速回暖,走出低谷。同时,疫情期间大量影视公司停业注销,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相关影视龙头公司将受益。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比2018年增长5.4%,净票房594.195亿元,比2018年增长5.02%。疫情为快速发展的电影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导致部分电影院,特别是中小型影院盈利困难。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中国国内院线复工首周全国累计票房就已经破亿元人民币。德国《明星》周刊报道称,“中国电影院复工给全球电影业释放积极的信号,是一大利好消息”。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影是高品质的视频内容,电影行业归根结底是内容载体的呈现形式,会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魏鹏举认为,互联网和新技术已经对电影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充分暴露出传统电影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促使这种传统文化产业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后疫情时代,电影院需要向文化娱乐消费综合体转变,不再是单一的内容呈现,而是更加丰富的综合载体。

    全球电影行业正释放复苏信号,多国电影院线陆续重新开业,部分电影制作项目开始重启。业界人士指出,受严格的防疫要求和流媒体异军突起的影响,全球电影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和重组,“线下+线上”观影融合新趋势日益受到青睐。
 
    来源:央广网、央视网、中国证券报、新民晚报

    编辑:李雪娇
 
0
上一篇: 樊海麟: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下一篇:“冲上热搜”见证青春力量

经济智库